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元曲四大家”
之一。
马致远的散曲,以豪放清丽见称,大家熟知的《天净沙.秋思》,是其散曲的代
表作,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韵深远,表达出飘零天涯游子的羁旅之苦。
王国维盛赞该篇曰:“寥寥数语,深得度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
办此也。”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因为仕途不顺,辞官回家。他在仕途上并未获得显赫
的职位,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响亮的名声。

【1】、《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夕阳西下,酒家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酒幌子也不再飘动,只有几只船儿还未
曾靠岸。
落花飘落,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好像连水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
断桥头上卖鱼人也已经散去。
这首小令画面疏朗闲淡,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仅用二
十七个字,便描摹出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
“夕阳下,酒旆闲”,点明了时间地点,“闲”字呈现出小镇傍晚时分宁静气
氛,开篇轻描淡写,为全曲奠定了闲适的氛围。
“两三航未曾着岸”江上还漂浮着两三只未靠岸的小船,进一步突出小镇清新、
幽寂的气氛,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落花飘落在水面上,散发出阵阵清香,茅
舍也进入夜色,断桥头上卖鱼人也散去,小镇又重归宁静。这两句通过自然流畅的
语言,展示出一幅清淡闲远的江南水乡图画。
作者运用夕阳、酒旆、渔船、落花、茅舍、断桥等元素,营造出一幅清雅旷远的
江村渔人晚归图,充满着深秋火乡的宁静和美丽,也表达出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寿阳曲.潇湘夜雨》
元.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江中的渔火若明若暗,我从梦中醒来,是声声夜雨,滴的人心碎难眠。
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故乡遥远,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
的清泪涟涟。
这只小令是马致远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
“渔灯暗,客梦回”,描绘了夜晚的湖面,渔船上的灯火在雨中显得暗淡无光,
他在夜雨中从梦中惊醒,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开篇即奠定了全曲感伤的
氛围,暗示出作者的孤独无助的思乡之情。
“一声声滴人心碎”,在古典诗词中,夜雨带给人的是凄苦悲凉之意,这里对雨
声的描写,每一个雨点都像是敲打在作者的心上,使他的心碎裂,牵动了作者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作者借景抒情,描绘出自己孤独处境之
情。“孤”字表面写灯,暗写离人的孤单和孤苦,他远离家乡,流离失所,只有一叶
孤舟陪伴。抒发了作者的思家之苦,以及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
这首描写羁旅愁思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全曲语言简练,
意境深远,通过雨夜、孤舟、渔灯、清泪等方面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和离愁别恨。每一个字眼都经过精心锤炼,使得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令人回
味无穷。
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是回家的路,家,是每个人心中温暖的港湾。
【3】、《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天色已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的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
的晚景美得就像一幅山水画,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这是元代诗人马致远晚年辞官归隐时创作的一首小令。
“天将暮,雪乱舞”,开篇即写明时间,临近傍晚,雪花在天空纷繁飞舞的景象。
“舞”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雪花在空中的轻盈姿态。
“半梅花半飘柳絮”以晶莹的梅花和轻柔的柳絮来比喻暮雪的优美景色。东晋女
诗人谢道韫将柳絮比喻成雪:“未若柳絮因风起”。李煜在其《清平乐》里将梅花比
喻成雪:“砌下落梅如雪乱”。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江面上晩来的雪景,如同画中一般美丽。
茫茫暮色中,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冒着满天的雪花,划着小船回家。
这两句应该是化用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张志和的“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含蓄隽永,描绘出一幅淡泊宁静的渔翁晚归图。
这首小令画面明朗,韵味隽永,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抓住景物明显的特征,寥寥
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神态,宛如一幅风景画卷。
文图摘抄 一诗一世界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