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臼” ,即乌桕,是一种落叶乔木,它的褐色种子可做蜡烛与肥皂,夏日开黄
花,九月入秋后,乌柏叶红似火,鲜艳夺目。陆游曾写诗“乌桕赤于枫,园林九月中
。“
乌桕树平生就像是自然界的老染工,深秋时节,乌桕树却犯了一个小差错,它错
将深沉如铁的黑褐色,调配成耀眼的猩红色。
而那些小枫树,则像是偷饮了天宫的佳酿,一夜之间,叶片变得通红,它害羞地
躱在松树后面,请求松树帮自己遮掩醉酒的容颜。
杨万里的诗,清新自然,简洁明朗,富有幽默感。这首诗新颖别致,诗人将乌桕、
枫树、孤松拟人化,营造出一种诙谐幽默的氛围,将秋山描绘得形象生动,诙谐有
趣。
2、秋风 《忆江上吴处士》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吴处士是贾岛的一位朋友,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到福建一带,时值深秋,贾岛
很思念他。
自从你坐船离开长安,去往福建,已经是几度月缺又月圆。如今,强劲的秋风,
吹拂着渭水,随风飞扬的落叶,铺满了长安的大街小巷。
犹记得那一起相聚,雷雨交加,不禁使人心生寒意。现在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
我只好遥望天边的海云,希望能得到你的消息。
这首诗情感深厚,笔墨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其中颔联为
历来称道的名句,宋代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中的“渭水西风,长安乱
叶”,以及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都是化用这两
句诗。
3、秋夜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公元811年,白居易归家为母守孝。一个秋日的夜晚,他独自走出门外,排解自己
寂寥的心境。
夜幕下,被寒霜侵袭过的秋草呈现出灰白色,草丛中传来秋虫凄凉的叫声。夜深人
静,村南村北的乡间小道上,看不到行人的综迹,一派萧萧凄凉的景象。
望着眼前广袤的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满地的荞麦花宛如一片耀眼的白
雪,美得令人们动。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其朴实无华、浑然天成的风格,展现了浓厚的诗意,
诗中有伤感,有孤寂,有惊喜,也有希望。
4、秋雨
《菩萨蛮.西湖》
宋.苏轼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
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
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1074年八月,陈襄将赴应天府任知府,苏轼在西湖送别陈襄时所作。
秋风徐徐,湖上风雨萧萧,你即将启程,却被这风雨天气留住。可是,今日留住
您又有何用?明朝一别,相必会更加惆怅。
送行佳人们的泪水,犹如秋雨洒入钱塘江。分别时,不用皱着眉头,要知道,一
路上送行人的哭声会更多。
这首词,词人构建了一个秋风秋雨的天气,上片写天意留人,下片借佳人泣别再
写离情。词中虽无一处直接抒写离愁,但处处流露着浓重的离情别绪。
5、秋月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微凉的秋风中,半轮秋冃高高地悬挂在峨眉山前。明亮的月影,倒映在奔流不息
的平羌江上。
月朗星稀的夜晚,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向着三峡进发。思念家乡的亲人,却难
以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公元724年秋夜,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乘船离开蜀地,踏上了寻求仕
途与人生理想的路途。
这首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朗,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将对
家乡及亲人的眷恋,融入漫漫的秋夜,是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文图摘抄 一诗一世界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