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禹锡病逝,白居易悲痛欲绝,和泪写下两首悼亡诗

(2024-03-23 15:20:19)
标签:

杂谈

 刘禹锡病逝,白居易悲痛欲绝,和泪写下两首悼亡诗
        公元842年(武宗会昌二年),刘禹锡病逝于洛阳,终年七十岁(虚岁七十一)。他六十七岁那年,白居
  易曾说“相看七十欠三年”,本是随口一说,谁料刘禹锡还真只活了七十年。白居易得知刘禹锡死讯,悲痛欲
  绝,再一次起了随之而去的想法,(上一次还是元稹去世时),和泪写下两首(哭刘尚书梦得):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唐 .白居易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生一死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曹,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窅窅穷泉埋宝玉,骎骎落景挂桑榆。
        夜台暮齿期非远,但问前头相见无?
 刘禹锡病逝,白居易悲痛欲绝,和泪写下两首悼亡诗
         【简析】:“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两句简单概括二人情谊。“绸缪”情意殷切之意,刘白
  之间的深情厚意,自不必细说,恐怕一时半会也说不完。“百年交分”为虚辞,从他们第一次见面,到刘禹锡
  去世,俩人真正交往的日子不过二十年,但在彼此心中,他们仿佛上辈子就已结识,所属今生才一见如故,并
  约定下辈子还做知己。因此,一听闻刘禹锡去世的消息,白居易就顿感“道孤”,表示世上无人再理解自己,
  支持自己。他一个人躱在内室(“寝门”)里号啕大哭,以至“泪满白髭须”。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生一死临老头”,他们同病相怜,都是一样的不得志(贫),一样的闲散,老了终于
  终于可以常相见了,谁料“一生一死”,天人永隔。
        “杯酒英雄君与曹,文章微婉我知丘”颈联从两个方面表现二人情投意合。上句说他们既是酒中知己,又是
  志同道合的政治伙伴,故可与曹操、刘备相提并论。下句说,在诗文方面,“我” 最懂你。“微婉”指刘禹锡
  诗文多婉讽,而其中的道理,自己最明白。“丘”即孔子,据说孔子修完《春秋》感慨道“知我者其唯《春秋》
  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而《春秋》恰是一部“旨微而婉也”之作。
        在白居易心中,刘禹锡不只是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还是他灵魂的依附、内心的归属。他说“不知箭折弓何      用,兼恐唇亡齿亦枯”,箭一旦断掉,弓便没有了用处;嘴唇没了,牙齿也会渐渐干枯脱落,你刘禹锡走了,
  我也难独活。白居易曾在元稹的祭文中写道:“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都是一样道理。
        “窅窅穷泉埋宝玉,骎骎落景挂桑榆”二者则有点像《梦微之》的“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意思是说,你像一块宝玉埋在黄泉,而我则像夕阳挂于枝头,“夜台暮齿期非远,但问前头相见无”,我进
  坟墓(“夜台”)之期不远了,不知将来能否在地下再见到你......
        “但问前头相见无”,这一虚笔寄寓了黄泉重逢的心愿。白居易还想到,元稹已在地下逗留许久,而如今
  刘禹锡也去了地下,他们俩不是可以先团聚了吗。“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想到这里,白居易
  忽觉宽慰了许多。
        刘禹锡走后四年,白居易也于洛阳去世,他们三人终于能在地下一起玩了,不知,“团圆”的那刻,白居易    先喊出谁的名子......      
 刘禹锡病逝,白居易悲痛欲绝,和泪写下两首悼亡诗

                                                                                                  文图摘抄 古诗词赏析 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