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训小学:清光绪年间,东昌府堂邑县义丐武训弃家行乞,不娶妻室,不费一钱,拾线
积绳,磨面代畜,终生以行乞为职业,以兴学为目的,甪一生所蓄,在堂邑,舘陶,临清,
创办义学三处,临清武训小学即为武训创办的三处义学之一。
武训小学的前身是"御史巷义塾"创办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校址在临清钞关街 御史巷
内,是武训先生所建的三处义学中最后一处,也是最大的一处。
武训先生因建义学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在御史巷义塾刚开学不久,便一病不起。1896年
6月5日在御史巷义塾內,他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
终年58岁。
武训去世以后 ,众多名人志士题词纪念:
爱国将领冯玉祥的题 词是:
" 特立独行,百世流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题词是:"匹夫而为百师";
诗人臧克家的题词是:"破钵百衲度春秋,心诚铁痴为众谋。今古完人究多少,
何于一丐作苛求" ?
除此之外
蔡元培,刘半农,陶行之,梁实秋,郁达夫等都题词或撰文以示纪念,
这位目不识丁的教育家。
一百年的风雨历程,一百年的沧海变桑田变迁,多少仁人志士的努力拼摶,多少善良民众
慷慨相助,原来的"御史巷义塾"一所只有几间教室,占地9亩,在校生30余人,教职工两人
的简陋小学,1945年9月日寇投降, 临清解放武训小学在党和政府关怀领导下,由私立改
公办武训小学,并得到迅速发展。
是年秋该校已发展为高初级各四个班,学生达400余名。1946年学校又发展到高小四个班,
初小十个班,先后毕业生千余人,1951年改称临清镇第一小学,1954年易名为临清市第一小
学,我小学一年级就在此读书,现该校已成为临清市重点学校,并命名为临清武训试验小学。
临清傍清河而得名,因运河而兴,曾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就在这古运河畔
古城內,居然有一百六十七条街巷,有69条街,50条巷,48条胡同,小巷胡同 连着街,每条
胡同,每条街都有故 事,从这些街巷的历史和特色中,能感受到运河文化博大的包容性
,开
放性。它们就像展开的一幅幅画卷,描绘着临清商贾的过往,变迁,兴衰以及古城几十辈人的
喜怒哀乐,向世人展示着运河岸边临清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要想了解临清更多故事请收看:<记住乡愁>第十四集临清古城,应运而生节目
文章来源
武训小学简介 ,临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