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以微观特征鉴定瓷器之探索

(2018-07-09 22:28:05)
标签:

转载

分类: 瓷器鉴定

由于各时期瓷器原料的不同,烧造工艺的不同,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差异,每个时代的瓷器必然会呈现出符合当时的宏观与微观的典型特征。有的专家通过瓷器的表面宏观特征就能判定瓷器的新旧、真伪,并能断年代;这些专家一般都是通过长期接触博物馆内各个时代瓷器真品,才总结归纳出了对瓷器鉴定的宏观认识与经验,这需要有漫长的实践与经验总结过程,这不是普通的藏友所能做到的。并且宏观的东西具有可仿性,对一些高仿的瓷器,专家也经常会打眼、出笑话。那么有没有科学的、普通藏友也能速成的鉴定方式与方法呢?这就是今天笔者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如何借用普通的仪器——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看瓷器釉下的微观典型特征来判断瓷器的新旧、真伪、大概年代等。

        瓷器的宏观具有可仿性,但瓷器釉下的的微观典型特征具有难仿性、不可仿性;因此,通过瓷器釉下的微观典型特征来判断瓷器的新旧、真伪、大概年代更具科学性与可信性。

根据个人的学习体会,并借鉴参考了《瓷器微观典型特征》、《博物馆藏宋瓷微观研究》等文,现将瓷器的微观典型特征归纳如下,供藏友们参考:

一、柴窑气泡与气窑所泡的差异

古瓷的烧造,是在自然的山中,利用自然地势,在顺势所建的龙窑中,在下接有无形地气与上通天气的自然窑炉里,使用的是自然的木材与自然的煤炭。 而柴窑在现代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气炉。而气炉因为下不接触地气,上不通天气,其所产生的氧化气很少,是在封闭的恒温下生产出来的,釉面微观中虽然也会有密密麻麻的细小气泡,但如同死水一潭,死气沉沉,千篇一律,没有变化。绝无大小不一,灵动、活泼富有生命的现象。根据笔者观察,现代气烧瓷器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一个呆板的平面,在这个呆板的平面上有一些稀少、大小较为均匀的气泡;气泡在显微镜的某些角度下看,像似呆板平面上的圆形凹坑,感觉像似在一个墙面上布了稀疏的圆形的凹坑。而自然窑炉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气泡较为密集,气泡大小差异大,气泡灵动,有层次,立体感强,气泡尤如从釉内由里往外涌,整体气泡如飘浮在浩瀚宇宙之中的星体。

http://s6/mw690/005StqFHgy6XJAAdGeN55&690

气窑炉中烧制的瓷盘

http://s14/large/005StqFHgy6XJABBo9n0d&690

                                                     气窑炉中烧制的瓷盘在显微镜下的气泡图

http://s7/mw690/005StqFHgy6XJEe3nkac6&690

气窑炉中烧制的瓷盘在显微镜下的气泡图

http://s5/mw690/005StqFHgy6XJEk8Wcka4&690

气窑炉中烧制的瓷盘

http://s7/large/005StqFHgy6XJElw6J816&690

气窑炉中烧制的瓷盘在显微镜下的气泡图

 


http://s4/mw690/005StqFHgy6XNu59Cmf03&690

柴窑中烧制的瓷器在显微镜下的气泡图

 


http://s4/mw690/005StqFHgy6XNvnFJwn93&690

柴窑中烧制的瓷器在显微镜下的气泡图

二、古瓷釉下二次莫来石。

古陶瓷釉料加工无论使用水椎还是使用石碾,都是依靠冲击粉碎釉料,无论淘洗如何细致,所产生的莫来石颗粒仍粗细不均,在瓷器釉中都可以观察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层次感的未成熟的二次莫来石;此现象,在宋代的汝窑、官窑、龙泉窑的瓷器中均有十分明显的呈现。现代瓷器釉料基本都是使用球磨机加工,釉料颗粒均匀;在气窑高温的烧制下,二次莫来石均匀无层次感,或已还原成熟难见明显的二次莫来石。

1954年以前景德镇没有球磨机,釉料全部手工加工,因此二次莫来石的形状大小各异,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釉二次莫来石可以准确的判断瓷器是否是1954年以前或以后的产品。

http://s8/mw690/005StqFHzy7bMB5V6zJ27&690
                                                                         古代柴窑中烧制的瓷器

 


  显微镜下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层次感的未成熟的二次莫石颗粒图

http://s11/mw690/001MpUvezy6HYCdtNiida&690

 

显微镜下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层次感的未成熟的二次莫石颗粒图

http://s5/mw690/001MpUvezy6HYBDcVdG24&690

 

显微镜下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层次感的未成熟的二次莫石颗粒图

三、苏麻离青黑色矛头状晶簇 

苏麻离青黑色矛头状晶簇,这是苏料的指纹特征,即瓷器烧出来就有的特征,晶体结构不是可随意造假的,这种矛头状晶簇只有在元青花和明早期用苏料的铁锈斑中普遍存在,用100倍以上显微镜看的很清楚。

 






四、风格纹

1、唐代长沙窑网格纹

http://s3/mw690/001MpUvezy6HYywAbQu02&690
2、宋青花网格纹

 

3、元青花网格纹








4、明代青花和釉里红瓷器网格纹

 









五、固相二次结晶

固相二次结晶,出土瓷器在地下稳定的条件下,要二次矿化还原,从不稳定状态到稳定状态是矿物演化的普遍规律,在釉中或凸出釉面还原成原来的矿物晶体结构,一般有白色、黄色、褐色,成放射状、絮状、团粒状结构,宋代以前的结晶密集的(如宋青花)呈斑块连体状结构。

1、汉青花结晶

 



2、唐青花结晶

 




3、宋青花和宋代彩瓷结晶

 













4、元明瓷器结晶

 














六、苏料矛头状晶簇下面的铁褐斑

 

苏料矛头状晶簇下面的铁褐斑,不是每个晶簇下面都有,但这种晶簇下面的复合特征很常见

 




七、钙化开片

一般在唐代以前老窑瓷器上常见,瓷器平行开片两侧能见到白色钙化特征。

http://s13/mw690/001MpUvezy6HYBqRpTe9c&690

http://s14/mw690/001MpUvezy6HYBrJZJr1d&690

八、死亡气泡

瓷器在岁月的磨砺,不同环境的影响及微生物的侵入下,在古瓷中会呈现一些死亡气泡和受污气泡;而新仿的瓷器中一般没有死亡气泡和受污气泡,有的新仿瓷器中虽有人为做上去的受污气泡,但侵入的污染物新鲜,没有碳化感;而古瓷中侵入的有机、无机微生物有很自然的碳化感。而多棱簇状的死亡气泡、同一气泡中侵入两种以上颜色的微生物,或同一瓷器的一定区域内中有两种以上颜色的受污气泡等气泡特征是不可仿的,这也是判断新老瓷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标记。


http://s9/mw690/005StqFHzy7bMRkdTG8c8&690

http://s3/mw690/005StqFHzy7bMRpO1oKe2&690

http://s2/mw690/005StqFHzy7bMRWm9Fff1&690

http://s3/mw690/005StqFHzy7bMS0wSky92&690

http://s7/mw690/005StqFHzy7bMS1rnmKd6&690

http://s11/mw690/005StqFHzy7bMS2HqQyaa&690

http://s14/mw690/005StqFHzy7bMSdSI4Rbd&690

http://s6/mw690/005StqFHzy7bMSeZA2Nf5&690

 


http://s4/mw690/005StqFHzy7bMSK7t87d3&690

九、开片

特别是宋代官窑瓷器与明清仿官瓷器釉的纹片区别较大,宋代官窑瓷器釉的纹片普遍短而密,而明清仿官瓷器釉的纹片稀而长。除此以外,明清仿官瓷器较宋代官窑瓷器釉的纹片直,弯曲度小。

http://s6/mw690/005StqFHzy7bN3yJjRr55&690

宋代官窑短而密的纹片

http://s3/mw690/005StqFHzy7bN3yN6j8b2&690
明清仿官瓷器长而疏的纹片

http://s12/mw690/005StqFHzy7bN3yRq7V2b&690
宋代官窑瓷器较弯曲的纹片

http://s2/mw690/005StqFHzy7bN3DBSYV41&690
明清仿官瓷器较长的纹片

十、化学做旧表面特征

化学做旧的主要目的与物理做旧一样,也是为了把仿古瓷器的强烈光泽变为莹润柔和的光泽,用稀释的强酸浸泡或涂抹瓷器表面,釉面与酸液产生化学反应;在显微折射光下,可观察到瓷器表面有高低不平的突出点或流淌痕迹,有的像釉皮开花、上翘的感觉;通过釉面的这些变化让瓷器表面的直射光变为从不同角度反射的散射光,在釉面上形成慢反射现象,让我们肉眼感觉瓷器表面光泽很柔和,达到做旧的目的。

http://s2/mw690/002JAlxXzy6T5q8RIOd31&690

        
        用以上瓷器的微观特征来判定瓷器的新旧、真伪等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果在同一瓷器上,有两种以上的微观特征,则更具断定的说服力。瓷器的微观特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发现和总结,从中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较为捷径的鉴定瓷器的方法和路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