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御制诗---宋徽宗御用---北宋钧瓷之最大碗宣和四年纪年钧瓷小盂(直径24.67CM)世界仅见

(2017-06-18 15:52:05)
标签:

财经

历史

收藏

娱乐

杂谈

分类:

柴烧钧瓷是一种古老的钧瓷烧制技艺,可上溯至北宋末期。禹州市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北宋末期“双乳状火膛窑”,窑炉内有大量木柴灰。据传,北宋年间,皇家钧官窑设在阳翟(禹州)城北八卦洞附近,一位张姓师傅带一名任姓徒弟在官办钧窑场烧窑。当时,官窑烧钧瓷先用木柴点火,待窑炉烧热后改用煤烧。一次,张师傅刚点燃木柴开始烧窑,家人捎信,他儿子生病了,让他速回家。张师傅吩咐徒弟暂用柴烧,等他回来再说。谁知,张师傅只顾给儿子看病,把烧窑之事忘记了。徒弟左等右等不见师傅回来,自己不敢用煤只得继续加柴烧窑。待张师傅两天后回到窑场,窑已停火,师徒二人只得硬着头皮开窑。谁知开窑后,柴烧钧瓷如同煤烧钧瓷,件件温润如玉,红中泛紫、紫中泛蓝、蓝里透绿,红如玛瑙、紫如丁香、兰如翡翠、绿如宝石,而且烧窑成本一下子降了七成还多。督窑官大喜,加倍赏给师徒银两。从此,钧官窑改为柴烧,柴烧钧瓷随之声名远扬,有“柴烧一件值千金”之说。

  宣和钧窑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探索和实践,其柴窑作品逐渐形成特色,釉画层次丰富,釉色沉稳坚实,釉质醇厚乳浊,神韵别致,温润典雅,深受同行赞扬。在当天出窑的作品中,有几件珍品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虎头瓶》是一件传统器型作品,釉画具有立体感,因为烧制时柴火升温缓慢、恒定,窑变沉稳坚实,因而器物釉面细腻,层次分明,且变化奇特,绝妙无比。釉画变化多端,红釉中透出根根线条,如丝如缕,层层显现,有如山川激流,又如平流大荒,观之不尽,遐思不绝。

  《龙马精神》是宣和钧窑独有的作品。器物内有欧洲少女半身像,深眼高鼻,卷发,红色披肩,惟妙惟肖。细观少女耳部,似一匹骏马的前半身;少女面前,又似一条火龙腾飞,扶摇直上,故作品名为《龙马精神》。器物窑变自然,釉色厚实凝重,造型浑厚古朴,令人叹为观止。

  《蒜头瓶》器身略呈丁香紫色,但紫中透红、红中泛青,整体显得雍容华贵、庄重沉稳。足部釉质流涎乳浊,呈绿松石色,如祖母绿。此件钧瓷釉质醇厚,足部未施釉处由于釉质流动形成的乳浊浑圆,玉质感极强,真可谓“似玉非玉胜过玉”。

  钧瓷界有“柴烧一件值千金”之说,主要因为柴烧钧瓷的窑变效果是气窑不能比拟和无法达到的。《观音瓶》神韵别致,温润典雅,仪态万方。由于窑变效果受烧成温度、窑内位置、生产工艺、施釉方法、天气情况等因素影响,器物窑变鬼斧神工,周身釉色深红,彩面变化呈现不同曲线,有如平川荒流,又如山川梯田,斑驳陆离,画笔难描。

“柴烧一件值千金”、“云破乍晴夕阳醉”是藏界对宣和钧窑柴烧钧瓷的高度赞美之词。据宣和钧窑负责人张明克介绍,两年来,宣和钧窑坚持按照传统工艺探索柴烧钧瓷的规律,无数次失败也让他们领悟了前人总结出的“十窑九不成”的真谛。付出终有回报,他们终于烧制出理想的柴烧钧瓷作品。其釉色莹润,浑厚古朴,工艺精湛,深受广大藏友青睐。

官钧窑建立的时间与“花石纲”紧密相关。《艮岳记》载:政和间遂即其地大兴土木工役。筑山号“寿山艮岳”。“花石纲”虽始崇宁、大观年间,但是,推测当时只是搜罗奇花异草运至汴京,并未建窑烧制器皿。迄今考古发掘出土的瓷片除刻有汉字数码的器物及刻有北宋宫殿名称,如“奉化”等字样的器物外,还在官钧遗址中发现“宣和元宝”钧瓷钱模一件。“宣和”为徽宗年号。由此可以确证,宣和年间为钧窑存烧年代。“花石纲”及内外制造局等至宣和七年(1125年)废。官钧窑烧造史的下限最迟当不会逾越此年。北宋之后,金人宋文化禁锢甚严,其间绝不可能出现上述官钧窑瓷器。由此得出官钧窑烧造使的上下限当在宣和11191125年的7年范围中。晚于官汝窑,并有一段与官汝窑并存的历史。

 

“汝、钧不分”

“汝、钧不分”是明清以来常见的说法,主要针对部分施天青色乳浊厚釉且釉带鬃眼的瓷器而言。禹州钧窑和汝州汝窑地理位置接近,二者在胎釉原料及烧成工艺方面皆有相似之处,致使早期天青釉钧瓷与汝窑产品很接近。乾隆皇帝就曾把1件今人认定的汝窑碗(现藏于英国伦敦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当成钧窑产品,并为之题诗。http://s7/mw690/006ONmoezy7bY29bV4O86&690

http://s1/mw690/006ONmoezy7bY29raow10&690



以下是本人藏品

http://s4/mw690/006ONmoezy7bY2a7jyP63&690

http://s16/mw690/006ONmoezy7bY2aHiYT8f&690

http://s5/mw690/006ONmoezy7bY2bakLO84&690

http://s8/mw690/006ONmoezy7bY2bVQLd67&690

http://s4/mw690/006ONmoezy7bY2cgWj103&690

http://s8/mw690/006ONmoezy7bY2cQUd167&690



大碗外缘雕刻有铭文38个字:

宣和四年 例从他宋熙宁,白葵一窑成肖也,不少其式相竖俭误修内之俺,舒家制陶器用功巧。

碗口直径25厘米,台北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馆藏品最大只有22厘米

注释:

1、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

2、宋熙宁:宋神宗(1048-1085)

3、修内司:官署名。北宋、金、元皆置。宋属将作监,掌宫殿、太庙修缮事务。北宋设勾当官。

 

4、乾隆御制咏陶瓷诗两首曾赞美跟解释碗上刻字的意思,这件宣德大碗见八十八卷

 

 

乾隆御制咏陶瓷诗

1、咏宣窑椀

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泥澄鐡旋丹砂染,此椀陶成色肖之。

——右霁红

2、巻之十九

咏官窑椀托子宣窑茗椀

托子成于宋,歳陈椀莫寻。宣窑尚堪配,春茗雅宜斟。

青拟天蓝蔚,(谓托子)红洵霞赤侵。(谓茗椀)陶君如有识,谢我善知音。

巻四十二

3、题均窑椀

青器欣存北宋传,阅年八百尚完全。围匡底用以铜鎻。(古窑器多有以铜鎻口足者,图其坚也。此椀独无而完全,实可珍也。)口足原看似铁坚。

摩抚天成岂茅蔑,萭规月様镇团圆。柴瓷罕见兹称古。望古因之意睪然。

 

4、卷之二十一

题均窑椀

均窑都出修内司,至今盘多椀艰致。内府蔵盘近数百,椀则晨星见一二

何物不可穷其理,椀大难蔵盘小易。于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

5、巻八十八

咏官窑葵花小盂

宣和陶器用功巧,修内督之奄竖伦。设曰葵花喻忠赤,师成辈岂果其人。

 判定官钧窑细部特征泥鳅走泥文

官钧窑创烧的艺术釉有如国画中的泼墨技法,对后世艺术釉的装饰技术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官钧器成型技术也是对瓷艺的卓越贡献。钧瓷常见的花盆、奁,多为方形、长方形、八方形、椭圆形、菱形以及各种花瓣形等多角形式。其成型难度之大,精密度之高,是其它瓷窑所罕见的。所以,钧瓷艺术一向为世人赞赏。但因釉厚,在烧制过程中往往受到高温而先出现裂缝,当釉在窑中熔化后,又将裂缝填满而形成的所谓“蚯蚓走泥纹”被称为官钧窑的一大特征。它标新立异的姿态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章。

中国陶瓷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朝时已是名窑辈出、百花齐放,达到璀璨瑰丽的顶峰。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据考证,北宋官窑是宋徽宗赵佶亲临指挥的皇家御窑。这个亡国之君虽治国无术,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无所不能,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因而,在宋朝宫廷废定(瓷)用汝(瓷)之后,他又弃汝(瓷)兴官(瓷),对官瓷的造型、色彩、釉质、纹饰有极高的要求。据史料记载,北宋宣和、政和年间,宋徽宗举国家之力,荟萃大批瓷艺大师,将我国青瓷制作技艺推向了巅峰。因北宋官瓷创制和生产的时间极为短暂(公元1111年至1125年),加之其用料考究、制作精细,故而产量极少,多为宫廷陈设、收藏,极少流入市场和百姓家。

公元1125年北宋南迁之后,官窑便从此销声匿迹。靖康之变后,南宋官窑应运而生,但烧制出的瓷器在造型、釉色、质地方面都远不及北宋官瓷。史料记载,在金兵破城之际,为不使自己的心血结晶落入金人之手,宋徽宗竟亲自捣毁了窑炉、毁坏了神器。经此浩劫,能传之后世的北宋官瓷作品几乎屈指可数,目前基本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外几家著名博物馆也有部分藏品。

     传承创新 重现风采

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由于官瓷地位尊贵,因此鲜有流入民间的官瓷器物,北宋官瓷的恢复可谓困难重重,仿制难度可想而知。

 

有藏友喜欢这件宝贝的可以在本文评论回复中出价,或联系本人Q1308948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