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南宋《嘉定通宝背西四伍》铁范铜钱的分析

(2017-05-25 00:55:56)
标签:

转载

分类:
 嘉定珍泉西四伍  实物实证硬道理
关于南宋《嘉定通宝背西四伍》铁范铜钱的分析
http://s12/mw690/0027bSlXzy6KEydayrV8b&690
         定通宝,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铸币。其形制有小平折二铜钱及折二折五铁钱,背文纪年纪监,钱文楷书,直读。总体上史铸有量,遗存也较丰。

然而,在嘉定通宝钱中,却有一式堪称珍贵,谱载为“嘉定通宝背西四伍”铁母钱,折五大小。观谱载钱品拓图品相,愚一直以为做为铁母断,似有高估之嫌疑。后检索到上海博物馆藏品(见后附图),其品相若做母,那么翻模出来铸成的铁钱钱文将一塌糊涂,此其一;其二,检索近年网展披露,不同锈色的嘉定通宝背西四伍铜钱,已经有数枚展示,钱文书意略有差别的至少有三种之多。

由此推断,嘉定通宝背西四伍铜钱,存在两个可能,除真正的铁母以外,有铁范铜钱,或者有试铸币铜钱(或短暂流用,亦或未曾正式发行流用)。如此,我们似乎才能解释所见到的该钱数枚小量。

今日,为证愚论,特将帐中所藏一品“嘉定通宝背西四伍”铜钱发博展示,并结合诸般品相,拙见一二矣。

首先,观铸识相。本品总体上看,铸制规整,直径34.5毫米,重约12.16克,以此径重,其厚薄适中,具常规同径钱之厚薄特征。其铸相方正圆矩,坦平地章,字廓深竣,穿轮干净。其中,可见其背有移范,此除了导致背缘廓错位以外,还致使面背穿口出现位移,而非未清理干净的流铜。由于其字口较为深竣,笔划清晰,几无粘连,因此,单凭字口断其铁母,有成立的基础。然结合钱体厚薄,和背移范以及缘廓稍嫌不够规整等情况来看,则铁母论又似难成立。故,愚见以为,这是一枚铁范铜钱或者常规试铸铜钱。

其次,品书读意。可见本品楷书书体,书意端庄规矩,笔划起顿拐撇等,均彰显十足力道。特别注意到的是“寳”字“貝”最后撇捺长而居中,这与谱载和上海博物馆馆藏品并不一样,检索到博友北国盈泉2012年有展相同之品,其它网站亦见一二相同品,无非锈色不一。由此,可以认为,一是,以本品书体书意而论,其具官炉铸品品质,是难以置疑的;二是,嘉定通宝背西四伍折五型铜钱,存在不同的书意差别版式,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嘉定通宝其它钱式存在若干种不同版式而得到支持。

再者,辩锈识浆。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再看其锈浆特征。不难看出,本品锈色自然纯真,皮壳老道而富有层次,附着紧实不虚。其略失锈之处,可感铜色泛红而老旧,青铜质地无疑。一句话,其彰显自然天成之锈相,非伪可为,锈相开门见山矣。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多方面实物实证,本品本式钱之真实可靠,毋容置疑。其基本上可以说明,嘉定通宝背西四伍折五型钱,存在铁范铜钱,甚至试铸钱,且有不同版式。

我们知道,中国泉著泉谱,历来要么是藏家依据自己藏品自撰,要么是依据前人拓图引用或以别人藏品撰述。因此,在客观上就难以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其对泉品的真伪、等级、性质等的认识偏离实际。高估自己泉品的事情,时而有之,观历谱,有的拓图本身就糊里糊涂,也多做铁母甚至真钱等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正常的,难以避免的,因为,所有泉谱泉藏,皆是后世人为鉴赏的结果,主观上的误差错识,无人可以完全避免。

由此,在鉴泉之中,如何尽量减少主观感情因素或者其它不良心态的影响,便成为每一个鉴赏者,包括愚自己,时刻要注意的,尽管这种注意难以做到百分百,但尽可能减少一些则是可以做到的。同时,对泉谱和馆藏品乃至前辈名家,也要做到既尊重而又不盲从,唯实物说话,唯实证定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去伪存真,挤水分存干货,言符其实矣。



http://s11/mw690/0027bSlXzy6KEydeBTQ3a&690

http://s4/mw690/0027bSlXzy6KEyefZFp23&690

http://s14/mw690/0027bSlXzy6KEyemfQVfd&690

http://s14/mw690/0027bSlXzy6KEyenqaNed&690

http://s2/mw690/0027bSlXzy6KEydiDyF01&690

     以下为博友北国盈泉所藏之品,可见其与本品除锈色包浆不一样,背未曾移范以外,其余特征完全相同,另外还见不同锈色品,此略。这表明了,此钱的真实可靠。

         以下,为拷贝自华夏古泉网的图片,标注为上海博物馆馆藏品。我们仅从钱文书体书意上看,可见其面文书体大体一致,书意风格基本一致,但是,具体笔划结构位置,并不一样。举例典型之处“通”字可见,愚与北国盈泉所藏之品的“通”字“走之”之“3”,一个相对较直,一个相对拐弯较明显。此外“寳”字,“貝”下两撇捺位置不同,一个居中,一个做撇靠边。
    而从字口来看,面文笔划间距不足,尤其“嘉”字和“通”字,若以此翻模,很难想象铁钱铸出来的笔划会呈清晰之态。再看穿口,规整度也明显不足,“嘉”字与穿廓上线连接几乎无上穿廓。凡此种种,要言此品是铁母,至少愚见不以为然矣。
     因此,若把上博馆藏品,当成标准器去分辨识别后世所出的该钱真伪或者性质,其误必存!

        下面拓图,来自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不难看出,其图正是拓自上面上博馆藏品。显然,该钱来自于解放后某藏家所捐赠的可能性很大。换言之,定其铁母,同样包含着藏家自己鉴识时的主观意志因素。
    
         由于古钱这种文物绝大多数难有确切的考古记载,因此,识别其真伪或者性质,无论是藏家,还是博物馆专家,无论是名家还是一般藏家,其鉴识都难保完全准确,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就是戴葆庭和马定祥这样的泉学大家,对不少泉品的真伪争议仍然很大,有的至今难有定论,或者支持者不一。这便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之实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