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北宋极罕见珍泉版式《靖康通宝篆书篆书长冠宝》铜钱珍赏

(2017-05-24 00:36:25)
标签:

转载

  靖康顶珍长冠宝  东北藏珍又力证
北宋极罕珍版《靖康通宝折三篆书长冠宝》赏
http://s14/mw690/0027bSlXzy6Wr4eW0nH0d&690         康通宝,乃北宋钦宗赵桓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所铸之币。其为北宋货币最后一铸。计有元宝、通宝和重宝三种宝文,形制小平到折三,书体篆、楷、隶,版式多种。主铸材质为青铜和铁,亦有银钱存世。靖康钱因铸于北宋末年这个战乱政局严重不稳的特殊时期,故其铸币较之前朝便少了许多,加之金兵掠宝,二帝被虏,故靖康钱所载历史沉重,总体遗存不丰,过去长期较为罕见,泉界一直视其北宋珍泉。其中靖康通宝更被授予曾经的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爵。

    尽管诸谱言旧识皆曰靖康通宝钱极为珍稀,然,时过境迁,今非昔比,近年靖康铜钱也非罕见到枚计,尤其是大东北地区近年宝库芝麻开门之后,更见有出。由于老调余音不散,不少后识者往往对靖康钱另有所出不以为然,“不可能”等臆否替代了唯实物论之泉道根本,此亦是长期以来的心理定势使然,某种意义上说,也并不奇怪矣。

    阅谱可知,靖康通宝钱还有一式甚为独特珍稀,那就是“靖康通宝篆书折三长冠宝”。其中,以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上载曰:此钱“1980年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地区出土。姜清池先生发现。现入藏黑龙江省博物馆。”这也就是说,一方面该式钱发现晚在上世纪八十年开初,且在东北的黑龙江省被发现。由此,侧面证实了大东北地域近年发现诸多历代珍式罕版古泉的情况不虚;另一方面,有其一就保不准有其二,因为,这是古泉,乃流通货币,开炉铸制,岂能只铸一二枚了事。

    事实上也是如此,检点愚帐中,正藏有一枚也是出于东北地区的“靖康通宝篆书折三长冠宝”钱,故而,今日特将其帐中点出,实物拍照,亮相公展,以飨泉好,以证其实,以驳那些“不可能”者矣。

    首先来看,观铸识体。展目本品,可见其铸制十分规整,其直径为30.5毫米,重约10.60克,铸体相对厚重,折三形制确定(其重量要重于华谱所载之品的6.7克,径31.3毫米,而此径之差,乃正常范围,唯重差距较大,有近4克,因此,其谱标数字是否真实,亦值还存疑。)其铸相显示,本品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其字廓清晰,较为深竣,自然有度。面缘中宽,窄穿廓,背缘与面宽窄相当,穿廓略宽,且稍有移范,符合标制,铸相极为自然。显而易见,本品之铸相,完全具备其时官炉品质貌相,开门铸相,无需赘述。

    其次来阅,品文识书。可识本品面文“靖康通宝”四字,直读,乃篆书书体。其书意总体中规中矩,字形相对有所失规,而此恰好是靖康篆书钱篆书书意的突出特征或曰书相风格。其字布局协调,大小适中。尤其是笔划横直竖立,且较为纤细,与谱载之品相同。其中仅指出一点,那就是其“通”字首笔头为“扁口”,亦是独特之处,与谱载品亦无二致。很清楚,仔细品文,用心识书,可见本品书意凸显自然,书相端庄。无需多说,开门书相,无异无邪矣。

    再次来观,辩锈识浆。一眼可见,本品通体孔雀蓝锈色裹缚,乃东北所出生坑锈色。其蓝锈虽不重然极难伪做,实乃纯真无邪。察其锈色,分布自然,锈皮结痂,覆盖有层,锈质紧实而不糟。薄锈之处,可识其乃青铜质地,铜色熟老,包浆凝重。毫无疑问,本品锈相耄耋,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凸显,老而开门,无可置疑矣。

    毫无疑问,本品三相一材,诸相皆呈真,可谓一眼开门见山之品。检索当今,本“靖康通宝篆书折三长冠宝”钱,本真之品网公展,仍然是十分的难见。故可曰其乃靖康钱中的最珍稀版式形制,愚见以为,乃毫不为过矣。

    由此事实,也再次说明了,泉品珍式的发现,实为一个渐次的也是具有偶然性的进程,愚猎获此泉便是在不经意之间。古往今来,泉界无人可做到某个时期通晓史铸实况,亦无法尽得其藏。事实上,只要我们本着认真务实的态度,通过实物实证,只要诸相能够经得起审视分析,能够言之有理,过关斩将,那么,即使前辈泉家们未见未识,或者之前的某些“孤品仅见”,其后则一样可断其真实珍贵矣。

 
http://s7/mw690/0027bSlXzy6Wr4dlLhk56&690

http://s10/mw690/0027bSlXzy6Wr4dSLUJd9&690

http://s9/mw690/0027bSlXzy6Wr4dSPz2a8&690

http://s12/mw690/0027bSlXzy6Wr4e0fSr8b&690

http://s11/mw690/0027bSlXzy6Wr4doVHYda&690

        以下拓图为《中国古钱大集》所载以及批语。根据其数据标称,厚仅1毫米,这在折三型钱中似觉过薄。故因此厚薄,致使其重量仅为6.7克。而这两个数据都觉得似为不对,故也极有可能为数据披露不实。而观拓图,其书相与铸相与本品无二,只是拓图品相较之本品为差矣。

http://s11/mw690/0027bSlXzy6XaIdIHi2fa&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