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理解性名句默写

(2019-12-28 21:58:53)

(七)《兰亭集序》(王羲之)

1.记述兰亭集会的时间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事由是“修禊事也”。

2.写兰亭集会盛况的两句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3.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四句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4.写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

酒赋诗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表现兰亭集会那天气候宜人的两句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作者认为兰亭集会“信可乐也”,是因为在这里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静躁不同”,“静”指他在文中说的“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躁”指“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9.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10.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1.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2.作者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表达对欢乐时光常常短暂的喟叹。

1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4.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5.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6.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7.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8.王羲之在《兰亭集序》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是短暂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亡是自然规律,谁都不可能长生不老,并引用《庄子·德充符》中的“死生亦大矣”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批评了当时士大夫们在生死问题上所崇尚的虚无倾向,他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游褒禅山记》(34段)(王安石)

1.作者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了“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照应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毛浙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古语曰:有志者,事竟成。《游褒禅山记》中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

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有“力”而无“志”,未达到目的,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8.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9.《游褒禅山记》中,体现作者的观点的句子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0.《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表达治学态度的句是: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