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2017-12-30 00:04:5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鄠邑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是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是继学习圆之后运用“曲线和方程”解决具体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再次应用,同时它也为下一节研究椭圆几何性质做了铺垫;从方法上,它为我们研究其他二次曲线(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具有很重要的类比价值.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为本章最后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圆锥曲线提供了重要的学习经验,是本节乃至本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要求: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基于此,我特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椭圆的定义;

         2)体会椭圆标准方程推导过程并掌握其标准方程;

         3)会求一些简单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形成过程,掌握求曲线方程

                 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学会用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几何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培养 

                       其探索能力、合作品质和进取精神;

                  2通过椭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数与形的和谐                                     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建立数学的审美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学习了解析几何初步(直线和圆的方程,初步了解了用坐标法求曲线的方程及其基本步骤,经历了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建立模型的基本过程,这为进一步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做好了知识方法上的准备.

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运算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阻,在教学中还需及时、适时点拨,并通过具体的练习、操作进一步强化.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上述分析,我采取的是教学方法是“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生成结论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再到一般的学习过程。采用激发兴趣、参与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学法指导的实施

1.通过课前预习回顾圆的定义及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从而为课堂中形成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做好准备,课堂中对新知的接受也变得自然。让学生体会到类比思想的应用;

2.通过利用椭圆定义探索椭圆方程的过程,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揭示由于椭圆位置的不确定所引起的分类讨论,进行分类讨论思想运用的指导。

    3.通过解题思路的脉络分析,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考的指导。

【教学过程分析】

   设计思路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教学流程结构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课堂

流程

教学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嫦娥三号”运行轨道;汽车储油罐横截面的外轮廓线;汽车车标的轮廓线等

      (引入课题)         

教师幻灯片展示

引入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无处不在;同时教学时恰逢“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借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而且图片直观的指向本节课的研究目标和重点。

1.用课前准备的纸板、细绳、图钉,小对子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把绳子两端固定在两个钉子上,将钉子固定在纸板上,用笔尖将绳子绷直旋转,在纸板上能描绘出什么样的图形?

注:设绳子两端固定位置为《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绳长为《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请用图形和数量关系两种方式说明你的发现。

 

小对子合作探究

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能会得到圆、“胖瘦”不一的椭圆、线段三种情况,从而体会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大小关系不同的情况下,得到的图像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并体会分类讨论思想,同时将椭圆定义中的限制条件进行了强化.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时,是椭圆;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时,是线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时,轨迹不存在。

抽象定义椭圆      

通过画椭圆的过程尝试归纳椭圆的定义

1.小组合作

2.教师ppt动画演示

1.让学生通过反思画图,归纳定义,理解定义,尤其是条件的限制。2.教师利用ppt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对椭圆定义条件理解,突破了重点。

(教师引导)

1: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2:本题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根据自已的经验来确定)

将圆的方程的推导方法类比到椭圆中,思考如何推导椭圆方程?

(1)建系:依据椭圆图形的几何特征,如何建立坐标系?(提示:结合建立坐标系的一般原则,考虑数学的对称美和简洁美)

(2)设点:设P(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3)找等量关系,列式

(4)化简:如何化简含有两个根式之和的等式?

 方程化为(a《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c《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x《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a《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y《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a《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c《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a《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后,怎样使方程变得简洁?(提示:令b《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a《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c《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你能从图形中找出a,c,《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吗?)

1.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展示、质疑互动(师生、生生)

 

 

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给学生较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教师结合猜想加以引导。

注:本处是对学生运算能力的一次考验,教师需要进行适时点拨。

 

【例题导析】

1. 自研课本例1思考为什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建系时将焦点放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轴结果是什么?

2.自研课本例2思考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有哪些?

自研自探

小组展示

(1)掌握椭圆方程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三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强调“二定”即定位定量;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椭圆《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的焦点坐标是(   )

2.椭圆《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1上一点P到焦点F《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的距离等于6,则点P到另一个焦点F《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的距离是 ___________;

3.已知椭圆焦点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轴上,焦距为4,且过点A(3,0),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完成

通过随堂检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同时利于小组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结 :(一、二、二、三)

1.一个定义:(椭圆的定义)、

2.二类方程:(焦点分别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轴、《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轴的上的两个标准方程)

3.二种方法:(去根号的方法、待定系数系法)

4.三个意识:(求美意识,求简意识,猜想意识)

学生总结、补充

让学生在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的同时,强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基础题: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20,;

(2)两焦点坐标分别是(0,-2),(0,2),且过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发展题:

2.已知A(0,-1)、B(0,1)两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的周长为6,则《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的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3.求经过点(2,-3)且与椭圆《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有共同焦点的椭圆方程.

提高题:

4.已知椭圆方程为《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求椭圆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的取值范围:

 (1)焦点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轴上;   (2)焦点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轴上.

5.求经过点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B(2,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独立完成

1.基础题是课本习题,通过它来反馈知识掌握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2.发展题和提高题是所学知识的延伸,为了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新课标的思想,使学生分层达标.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图片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自然而然的引出“椭圆”,紧扣主题。而在讲解椭圆标准方程时,将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思想迁移到椭圆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类比、联系的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成果来看,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亮点:由于小组间的竞争,个别小组的学生提前预习,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环节流程;尤其是在学生开始画椭圆的时候,对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大小关系不同的情况下,得到的图像不同,以及《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不变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改变时得到的椭圆圆扁改变的规律,学生探究的比较到位和全面。

   2)薄弱点: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体现出,学生的运算能力还不过关,所以课堂本环节未能当堂完成,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了补救。

   3)不足:由于在公式推导中让学生自己进行,故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而且未能推导出来,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可是我提前却未做出预案,比如可以以幻灯片的形式提前准备好,当学生不会时,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结果导致后面的练习不是很多,有待下一课时进行加强。

结语:两个人相互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中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相互交换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