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鄠邑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是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是继学习圆之后运用“曲线和方程”解决具体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再次应用,同时它也为下一节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做了铺垫;从方法上讲,它为我们研究其他二次曲线(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具有很重要的类比价值.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为本章最后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圆锥曲线提供了重要的学习经验,是本节乃至本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要求: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基于此,我特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椭圆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的定义和其标准方程的形成过程,掌握求曲线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学习了解析几何初步(直线和圆的方程),初步了解了用坐标法求曲线的方程及其基本步骤,经历了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建立模型的基本过程,这为进一步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做好了知识方法上的准备.
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运算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阻,在教学中还需及时、适时点拨,并通过具体的练习、操作进一步强化.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的选择
二、学法指导的实施
1.通过课前预习回顾圆的定义及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从而为课堂中形成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做好准备,课堂中对新知的接受也变得自然。让学生体会到类比思想的应用;
2.通过利用椭圆定义探索椭圆方程的过程,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揭示由于椭圆位置的不确定所引起的分类讨论,进行分类讨论思想运用的指导。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流程结构图
|
课堂 流程 |
教学内容 |
活动方式 |
设计意图 |
|
认 识 椭 圆 |
图片展示:“嫦娥三号”运行轨道;汽车储油罐横截面的外轮廓线;汽车车标的轮廓线等
|
教师幻灯片展示 |
引入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无处不在;同时教学时恰逢“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借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而且图片直观的指向本节课的研究目标和重点。 |
|
画 椭 圆 |
1.用课前准备的纸板、细绳、图钉,小对子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把绳子两端固定在两个钉子上,将钉子固定在纸板上,用笔尖将绳子绷直旋转,在纸板上能描绘出什么样的图形?
注:设绳子两端固定位置为 |
小对子合作探究 |
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能会得到圆、“胖瘦”不一的椭圆、线段三种情况,从而体会在 ①当 ②当 ③当 |
|
抽象定义椭圆
|
通过画椭圆的过程尝试归纳椭圆的定义 |
1.小组合作 2.教师ppt动画演示 |
1.让学生通过反思画图,归纳定义,理解定义,尤其是条件的限制。2.教师利用ppt进行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条件的理解,突破了重点。 |
|
推 导 椭 圆 方 程 |
(教师引导) 1: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2:本题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根据自已的经验来确定) 将圆的方程的推导方法类比到椭圆中,思考如何推导椭圆方程? (1)建系:依据椭圆图形的几何特征,如何建立坐标系?(提示:结合建立坐标系的一般原则,考虑数学的对称美和简洁美) (2)设点:设P(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3)找等量关系,列式; (4)化简:如何化简含有两个根式之和的等式?
=(a |
1.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展示、质疑互动(师生、生生) |
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给学生较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教师结合猜想加以引导。 注:本处是对学生运算能力的一次考验,教师需要进行适时点拨。
|
|
学 以 致 用 |
【例题导析】
1.
自研课本例1思考为什么 2.自研课本例2思考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有哪些? |
自研自探 小组展示 |
(1)掌握椭圆方程中 (2)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强调“二定”即定位、定量;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随 堂 检 测 |
1.椭圆 2.椭圆
3.已知椭圆焦点在
|
独立完成 |
通过随堂检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同时利于小组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
|
小 结
|
小结 :(一、二、二、三) 1.一个定义:(椭圆的定义)、
2.二类方程:(焦点分别在 3.二种方法:(去根号的方法、待定系数系法) 4.三个意识:(求美意识,求简意识,猜想意识) |
学生总结、补充 |
让学生在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的同时,强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
|
作
业
布
置 |
基础题: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20,;
(2)两焦点坐标分别是(0,-2),(0,2),且过点( 发展题:
2.已知A(0,-1)、B(0,1)两点,
3.求经过点(2,-3)且与椭圆 提高题: 4.已知椭圆方程为
5.求经过点A(3, |
独立完成 |
1.基础题是课本习题,通过它来反馈知识掌握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2.发展题和提高题是所学知识的延伸,为了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新课标的思想,使学生分层达标. |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图片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自然而然的引出“椭圆”,紧扣主题。而在讲解椭圆标准方程时,将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思想迁移到椭圆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类比、联系的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成果来看,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
大小关系不同的情况下,得到的图像不同,以及
不变而
改变时得到的椭圆圆扁改变的规律,学生探究的比较到位和全面。
结语:两个人相互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中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相互交换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