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校初三英语作业设计的形式与特点

(2018-03-05 23:32:26)

我校初三英语作业设计的形式与特点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课后英语作业,说起来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了,天天留作业,天天批作业,是我们教师生涯中的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常规工作。然而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我们班甚至我校初三整个年级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存在以下形式与特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

一、我校初三年级英语课后作业设计出现问题

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平时的课后作业以读背词汇或完成习题等机械作业为主,而教研课或公开课上设计的某些作业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降低了作业的有效性。看似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成绩为了中考,实际上忽略了学生的人文性与自主性,从而抑制了学生的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设计初三课后英语作业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做题技能与做题速度。

2、要求学生通过有效的前瞻性学习,熟悉下一课的学习内容,发现一些具体问题,使学生在新授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与中考考察点对接,从而通过有效的作业布置,深化理解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让课后英语作业为中考英语学科知识检测铺路。

三、我校英语课后作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评析

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对布置的家庭作业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缺乏针对性、精炼性、丰富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反而会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于是一部分学生把英语家庭作业当作负担,学生抄袭英语作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厌学情绪大面积扩散,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日趋下降。

1、课后作业布置内容要求偏高,对农村学生来说力所不能及

在我校的一次校级英语公开课中,一位授课教师所教的内容是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教师的基本功以及课堂驾驭能力都赢得听课教师们的一致赞誉。授课教师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给学生呈现的课后作业是:做一份有关国人过去与现在生活的调查报告。

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目标太大无话可写,这样的课后作业自然是形同虚设,学生根本无法完成。作业布置需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客观条件出发,引导他们以旧知为基础,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和发展能力。

2、英语课后作业要求含糊,学生操作困难

在一次教研课上,某授课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是预习阅读部分,但是学生根本不清楚通过此次预习应该达到什么目标,需要完成哪些具体的语言任务,学生用语言做事成为一句空话。

预习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扫清一些障碍。同时学生在预习时发现的一些问题会促使他们在上新课时集中注意力,更有针对性地听讲并解决预习时的疑惑。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细化目标,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

3、英语课后作业形式求异,结果忽视基础知识

不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喜欢求新求异,对巩固单词、短语等基础知识的作业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喜欢布置诸如Make a PosterWrite a ReportMake a Survey 等作业。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认为与单词、短语有关的任务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只有那些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作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4、个人作业主导,忽视课后合作

一些教师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主阵地,而布置课后作业时则以要求学生单独完成学习任务为主,忽视课后作业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利用课后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具有下列优势:不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能使合作更加充分;不受老师有意无意的主观干扰,能让合作更真实。同时,课后合作还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资源信息,提高合作的质量。

5、弱化学生反思,忽视策略调控

授课结束后,多数教师会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进行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扬长避短。这样的反思目标指向仍然是以“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全面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和情感体验。实际上,学生的自我反思是判断学生是否学得顺畅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给学生布置课堂反思性质的作业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更科学、更客观的依据,教师能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重新剖析、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课堂反思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学习策略的有效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学生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以便及时修正教学方案的必备途径,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日常平台。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努力做到作业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自主与合作的统筹兼顾,兴趣与习惯的综合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业的应有功效,使之远离形式主义和应试思想之弊。

 

参考文献

康艳 . 2011 . 新课程理念下影响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4-19 .

龚海平. 2010.全语言教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9) :6-11

屈小武. 2009.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不同模式及其特点[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专刊) : 68-71 .

钟启泉. 2009. 课程知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学案例
后一篇:教学设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