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2017-05-02 13:32:29)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一、问题背景及缘由。
小班的孩子生长发育不完善、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家长又过度溺爱,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总认为孩子还小,总怕累着孩子,伤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依赖父母的习惯,导致自我保护能力差。幼儿溺水、走失、窒息、被拐骗等意外伤害事故在报纸、电视上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而孩子们的误食、误吞现象及异物入耳、入鼻事件也时有发生。
孩子又刚离开家庭的保护,步入幼儿园,来到新的环境中,在这个跨度中,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幼儿往往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而且孩子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平衡功能差,反应不够灵敏,又加上好动,容易跌伤、扭伤、骨折等。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为保障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帮助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就成为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责任。
二、研究目标和价值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正确地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避免或消除自身受到伤害的积极行为,它体现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主动行为能力等。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我们通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尝试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在集体、日常、家园、随机活动中,培养幼儿对危害自己的事能主动作出防范的意识,努力探索幼儿保护自己的行为。
三、研究范围和对象
1、研究范围:富仁镇第二幼儿园。
2、研究对象:小班全体幼儿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国内外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方法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资料。
2、真实案例和故事分析法。
3、游戏模拟法:就是对一些意外事故进行游戏化得模仿,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不跟陌生人走。
4、行动研究法:观察幼儿兴趣、需要,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观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行为、机智等,积累研究的具体资料,并在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五、研究内容
1、进行一次家长调查问卷,通过家长了解幼儿自我保护的现状,完成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2、提升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利用身边鲜活的事例,开展有关主题。
(2)认识自己,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利用自制安全手册,丰富演练活动。
3、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小班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1)来园、离园活动中的自护教育
(2)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教育
(3)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教育。
4、家园合作,努力提高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研究过程和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论文、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七、预期研究成果
2、调查问卷、读书笔记、个案观察记录。
3、活动设计、活动过程资料结合课题实施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集。
4、课题研究论文与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