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卫灵公篇》15.21

(2022-06-18 06:33:29)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论语新解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周明新愚解:

1. 求诸:寻找方法。

整篇解释:

孔子说:“君子只从自己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人总想着从别人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讲的这一句话代表了儒家的一个核心思想。其中,孔子认为自我是主体,自我以外其他的都是客体,当主体和客体互动的时候,主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作为主体的自我是可以被自己驾驭的,是可以被改造的,而客体是不能被自我直接驾驭控制的,但客体都会根据主体的情况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反映,所以,主体可以间接影响客体,如果主体想要对客体进行改造,就只能从主体入手,只有把主体调整好了,然后通过主体来对客体施加影响力,从而达到对客体的改造。所以主体的自我是根本性因素,而所有的客体都是主体的因变量,是支配性因素。所以解决问题只能去抓关键的、可控的主体,而不能去抓非关键的、不可控的客体。这就是孔子的“君子求诸己”的理论依据。

2. 但是为什么小人喜欢“求诸人”呢?因为小人都是认知能力地下的人,就像小孩子一样,眼里只看到别人,还没有发展出自我认知的能力。所以有问题后,就会“求诸人”,就会归责于外部因素,而不是归责于自己,就想通过抓客体来解决问题。因为抓主体需要去找自己的问题,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或缺点,然后再去改造自己,这对于小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而找别人 的问题和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小人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做到的。这是小人认知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

3.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教学,教学的实质就是在帮助弟子实现对自我的改造,提升弟子对自我 的认知和驾驭能力,从而使弟子具备更强大的驾驭和改造客体的能力。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君子一切求之於己,小人一切求之於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