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2018-03-14 09:10:06)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 |
2017XKT-XXYW190 |
课题名称 |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
负责人 |
田 |
负责人 所在单位 |
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小学 |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2017年9月,西安市雁塔区田果小学语文工作室成员积极申报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在获得立项后,为了扎实开展研究,专门聘请了正高级教师田延校长和特级教师胡军主任担任专业顾问,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将研究的任务化整为零,结合课题组成员的特点,对课题进行了详细分工,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课题研究的相关文件,迅速按照阶段目标开展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研究会。 一、研讨学习,理清思路 在申报课题后,为统一认识,转变观念,课题组成员采用分散自学,集中交流的形式,先后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学业标准与评价》《新理论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做好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十几篇论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老师们渐渐明晰了研究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内涵、外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完成了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杨华、杨静老师参加西安市部编新教材培训,白莹、杨蕾、缪朝娟老师参加2017年“名师之路”语文学科培训,田果老师参加西安市“新评价技术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与试卷设计”专题培训。在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框架等有关理论知识后,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学习感悟,提升了自己对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确立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2017年10月,课题组成员多次进行研讨,明确了本学期开展研究的思路,以及开展研究工作的途径。 二、明晰要点,深入研究 我们根据专家教师给出的意见,调整思路,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的课题研究的步骤,开展了系列研究。 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我们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展开调研,进行反复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完成《申报评审书》填写。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明确研究方向,提升理论素养,上传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即实施阶段。我们认真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第三阶段:中期论证阶段。完成案例分析、论文撰写、教学展示,制作量表,初步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几种策略,提高教师的内在知识素养、教学评价意识、课堂评价能力;学生在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中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具体工作阐述如下: 1. 确立调查对象,展开细致调研 课题组成员反复协商,多次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调查问卷应分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两种不同的问卷形式,两种问卷分阶段各有侧重: 学生问卷随机抽取年级,侧重了解当前老师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方式、学生喜欢的评价方式,不喜欢的评价方式和被评时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评他人时自己的触动和启发等信息,从而探知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面对不同形式的评价时真实的情感,分析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评和互评、被评时的心理和做法。 ②教师问卷侧重了解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的设想,常用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想达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进行评价时的困惑和期望等信息,从而搞清楚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评价时是否考虑周全,是否存在随意,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是否能达到及时反馈、有利学生终身发展等问题。 两种调查问卷分别师生对评价的认识、了解当前课堂评价的现状(评价的主体、功能、形式、运用等),针对前期和中期的调查结果,我们详细分析,寻找对策。学生问卷发出320份,收回310份;教师问卷共发出130份,收回127份。 2. 分析调研结果,提供研究依据
我们的问卷调查分析注重对课堂教学中参与评价的师生的心理进行研究,从而促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深入到教学活动的内部,促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评价的“形”,而没有真正领会其“神”: ①赏识教育变了味,学生认为只要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其忽视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科思维的发展,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改进的效果; ②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和学习结果不做判断引导,学生没有得到预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评价艺术、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③部分语文教学还是被学业考试所操控,课堂中学生仍处于被评的地位,评价也缺少层次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虽出现,但流于形式,评价主体多元化没有很好地体现; ④关注知识评价还是重头戏,而忽视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综合素养等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评价; ⑤处在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情况不尽相同,学区长学校教师课堂采取的评价形式要多样灵活些,而对于成员校,课堂评价的形式要单一些。 3. 开展教学实践,探索评价策略 针对这些现状 ,课题组成员紧扣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各司其职其中王静、缪朝娟老师负责课堂实践;杨华、白莹老师负责调研分析;杨蕾、张晨老师负责案例研修,形成合力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生长点,为后续形成切实可行的有效评价策略做好准备。
① 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若教师能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指明其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发自内心鼓励他们努力去做,并提供相应的帮助,那么学生就能在课堂评价中健康成长。
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运用充分,但学生评价却没落地生花。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本、琢磨过程、点评他人,自我总结等方面想方设法搭桥铺路,努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③ 课堂评价是师生共同收集和分析的信息以及相应做出反思的过程。师生之间除了做好语言互动外,情感交流和动作展示也是有效的评价手段。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④ 若教师课前潜心备课、着力研课、预设充足,关注学情状态,了解学生内心发展的需求,挖掘其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做到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⑤关注教师评价素养,真正服务学生 3.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初步取得一些成果 ①我们还参与了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项目式学习研究》中语文项目(《我们的手》《为西安做一份大战雾霾的计划书》《爱上中国年》)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评价研究,其成果成为中期汇报的支撑材料; ②参与研究的班级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增强,综合素质有了提高,在学期末的语文学科检测中成绩优异,班级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③王静老师指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获得大雁塔小学2017—2018学年度校级优质课,本人成为校级教学能手;杨静老师带的学生叶一菡获得西安市“李白杯”中小学生诗词诵读大赛冠军;田果老师的《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究》在《陕西教育》在2018年第1-2期总第482-483期发表,论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几点思考》参加市级教学成果评选;白莹、杨华、缪朝娟、杨蕾老师还积极撰写论文参加西安市基础教育成果评选。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困难主要存在于: 1.教师的草根研究缺少理论化、系统化。目前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信息技术能力等个人专业素养还需提升; 4.由于繁重的教学工作、班务工作及学校工作,不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研究中。 后续研究的思考: 1.课题组成员合理安排教学、教研时间,加强学习和积累,在不断总结中得到提升; 2.扩展课堂教学广度和深度,在课前和课后引入家长评价,形成教育合力,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 稳步推进中期实验成果,继续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学习和剖析,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发展能力再评估对比,形成较为完善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策略。 |
||
能否按期结题 |
能按期顺利的完成课题研究 |
||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