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8点,鄞州区中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45岁的唐女士站在电子体重秤上,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心情紧张又激动。“52.6公斤!6周时间减了5.5公斤!”唐女士顿时眉开眼笑,“自从体重减下来后,我身体轻松了,睡眠也好了。”
(见9月12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据报道,宁波的体重管理已经从医院专科门诊到社区健康小屋,从线上问诊到线下活动,从个体减重到全民参与,正在书写着全新的健康故事。在宁波,科学减重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新风尚。
诚然,体重管理是指专业医师或营养师根据顾客体质特征,给出综合营养,运动,生活方式等要素的个性化方案,并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当天食物、水分及运动量的的新型体重解决方式。然而·,要使体重管理求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必须要使体重管理走出医院,走向每个市民的生活。正因为如此,昔日只能在宁波医院专科门诊开展的体重管理服务,如今已经走进街头巷尾,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健康服务。
其实,体重管理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而要求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必须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尤其要发扬“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假如具体小事不肯做,专在那里等待惊天动地的契机,体重管理要求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那只能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也因此,如今宁波的体重管理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体重管理,要求我们每个为市民服务的专业医师或营养师,从“医者仁心”做起,从“不忘初心”出发,从建立“体重管理微信群”、为“胖友”提供个性化减重方案、及时鼓励“胖友”坚持……做起。体重管理,也要求我们每个市民从自己做起,从眼前做起,从接受营养师指导做起,从“运动打卡”、“改变生活方式”、“科学减重”、“互相监督”等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解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等问题,推而广之,就有望“积小流以成江河”,形成人人管理体重的社会新风尚。
“儿童友好通道”让城市文明更加熠熠生辉
记者昨日获悉,自9月11日起,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儿童公园站、5号线钱湖南路站同步启用“儿童友好通道”,身高1.3米及以下免票儿童无需刷卡或扫码即可快速通行(见9月13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以往,携带免票儿童的乘客乘车时,家长和孩子需要同时通过闸机,通常家长将孩子抱起或让孩子紧贴身前一同通过。如果家长不将孩子抱起或不让孩子紧贴身前一同通过,难免出现不便捷、甚至不安全的情况。如今,有了这个“儿童友好通道”后,免票儿童无需刷卡或扫码,自己就可快速通过闸机了,不用家长手忙脚乱、放下随身物品再抱起孩子过去,使携带免票儿童的家长更便捷、更安全地进入地铁。
这“儿童友好通道”,让一位又一位免票儿童更便捷、更安全地进入地铁。与其说这“儿童友好通道”是一道免票儿童进入地铁的“便利门”,还不如说这“儿童友好通道”是一道孩子们们走向快乐成长的“便利门”。
建设城市文明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而要切切实实地实施起来,就决不能拒绝“儿童友好通道”类一件件小项目,尤其要发扬“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假如不肯做“儿童友好通道”类一件件小项目,专在那里等待惊天动地的大项目,那么,建设城市文明,就难免成为“坐飞机聊天——空谈”。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宁波的城市文明之所以熠熠生辉,就是因为宁波建设城市文明不辞“儿童友好通道”类一件件小项目。而这“儿童友好通道”,必将使宁波的城市文明更加熠熠生辉,使“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更加生动贴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