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孩子空闲家长忙碌”的现象尤为突出,导致监护出现疏漏。与此同时,“小候鸟”纷纷来甬,涉娃交通事故也因此进入高发期。记者梳理发现,有三种类型的情况特别容易“惹祸”,成为事故的“导火索”——违规骑行、超员、视觉盲区(见7月7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一般而言,假如孩子知道违规骑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兴许就不会违规骑行;假如孩子知道超员骑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兴许就不会超员骑行;假如孩子知道大卡车视觉盲区在哪里,就会主动避让,兴许不会与大卡车争相抢道。遗憾的是,正因为不少孩子不知道违规骑行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超员骑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卡车视觉盲区在哪里
,才导致暑假涉娃交通事故多发之不尽如人意情况。毋庸讳言,暑假涉娃交通事故多发反衬出我们的交通安全出行工作尚未“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难能实现安全出行。换言之,暑假涉娃交通事故多发呼唤交通安全出行必须“从娃娃抓起”。
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早就明文指出: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第四十二条又指出:全社会应当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由此而知,交通安全出行“从娃娃抓起”,是成年人对孩子们应尽的义务,也是成年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当然,交通安全出行“从娃娃抓起”,不只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情,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都有责任。如果中小学校、幼儿园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必须遵守交通法规,力戒不安全的交通出行方式;如果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并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那么,暑期涉娃交通事故就会日渐减少乃至灭绝。
关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交通管理部门、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请在交通安全出行“从娃娃抓起”方面,下一番真功夫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