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到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乡间避暑纳凉,一些溪流山涧成了网红戏水地(见7月3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家长带着孩子到乡间避暑纳凉,有益于孩子“欢度暑假”,健康成长,无可厚非。但是,有的家长忽视安全问题,这就不能不让人担忧了。
记者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到乡间避暑纳凉的,对类似“水深危险,严禁下水”警示牌视若无睹的有之,喜欢去生僻的地方露营玩水“探秘”,热衷“野泳”的也有之。
缘何会形成如此不尽如人意情况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正规泳场“供不应求”,这是客观原因;二、家长及孩子安全意识薄弱,这是主观原因。
对于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尽如人意情况,只要各地有关方面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正规泳场,或利用自然条件加以严格管理改造成正规泳场,市民群众自然会通情达理,予以理解和支持。对于主观原因造成的不尽如人意情况,则需要各地有关方面大张旗鼓地进行防溺亡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家长及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决不能以为设置“水深危险,严禁下水”类警示牌就万事大吉。
值得一提的是,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显示,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6.58%。落水人员中超半数死亡,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学生。也就是说,在我国平均每天有156人溺亡,平均每天有88个孩子溺死。
溺水已成为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死因。显然,这些溺亡者不是因为忽视“凉水无情人有行,请三思而后行”的忠告,就是因为不知“进一步苦海无边,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
看来,把大张旗鼓地进行安全纳凉教育,解决正规泳场“供不应求”问题纳入暑期日常议程,在各地有关方面是何等的必需啊!如果说各地有关方面应象孩子那样须做好“暑假作业”,那么,这也是各地有关方面须做好的“暑假作业”。期待各地有关方面积极做好这份“暑假作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