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走进象山书城,各个场馆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大小读者们或席地而坐,或端坐在书桌前,或依靠在书架旁,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其中,重新开业的朴市咖啡吧更是一座难求,前来阅读、拍照、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象山书城正成为当地又一处文旅打卡点(见6月30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近年来,一些实体书店竞相争当“文旅打卡点”,象山书城仅是一例。
据报道,新业态的引入,加上少儿馆的入驻,这个月使象山书城客流量达到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48%。象山书城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场景升级与业态创新,打造兼具舒适与文化氛围的阅读空间,成功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的目光。
诚然,象山书城通过场景升级与业态创新,打造兼具舒适与文化氛围的阅读空间,以吸引更多读者,无可厚非,但书店不宜“本末倒置”。如象山书城里,开放式吧台旁,竹根雕、船模、瓷器、编绳等象山本地非遗作品有序陈列,厚重的历史感与现代设计在这里共生共融,营造出静谧而深邃的文化氛围,引得不少人驻足欣赏、拍照留念,固然“叫座”。然而,让人不禁发问,这里是景点还是书店?客流量同比增长348%,书籍销售量同比增长多少呢?
值得一提的是,诸如如此做法,不仅冲淡了书店的阅读气氛,还让书店削弱了存在的价值。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走进这样的书店,很难静下心来专注于阅读,阅读质量将大打折扣。书店如此“本末倒置”,难免伤了真正爱读书的读者的心。遑论增长书籍销售量?
其实,书店是读者追求知识的殿堂,书籍和读者才是主角,卖书和提高书籍销售量才是主业。书店经营者应在空间设计上突出书籍的重心地位,通过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吸引读者参与,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全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气氛。如象山新华书店依托“象山年?最新鲜”“弦歌集市?书市”等特色活动,将生活烟火气与文化艺术感巧妙融合。书店特邀《我们的节气》作者三耳秀才开展“节气漫谈”,“阅行六千年”项目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典范……凡此种种做法,发挥了书店在文旅融合中的关键作用,确实是不错的抉择。
当然,读者走进书店也不该只顾参观、拍照,而应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选书买书读书上,以充分享受选书买书读书的乐趣。
上述说法,纯属个人拙见,仅供参考,权当抛砖引玉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