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11日湖州日报载:最近,湖州爱山小学教育集团推出的每月一次“无作业日”,成为家长圈热议的话题。
其实,
“无作业日”并非新鲜概念。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多地中小学试点过类似政策,而湖州长兴县第一小学,从2022年就开始把每周三定为“无作业日”。
在“无作业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孩子们得以挣脱传统作业的束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热情,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路径,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索未知,享受学习的乐趣。这种基于兴趣的学习,是纯粹的、自主的,也是最能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也因此,“无作业日”不仅仅是一个减轻孩子课业负担的举措,更是一种对个性化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按理说,如此有利于孩子建康成长的“无作业日”,理应得到家长们的正确理解和积极支持。
生活中,确有不少家长正确理解和积极支持这样的“无作业日”,但不可否认,还有极少数家长非但不正确理解和积极支持这样的“无作业日”,反而把“无作业日”变成“课外培训日”,在“无作业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把孩子送进“英语培训班”的有之、把孩子送进“美术兴趣班”的有之、更有甚者,把孩子送进“跆拳道培训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与实施“无作业日”的初衷背道而驰,无益于孩子建康成长。
为什么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无作业日”,不得少数家长理解和支持?是因为两者界限不好划分吗?不!“无作业日”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而课外培训班指的是在课外之外,由专业培训机构或个人提供的培训课程,强调的还是分数第一。这两者之间泾渭分明,丝毫没有共同之处!
现今总有那么一部分家长,自己不去促使孩子全面发展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教育单位想办法使孩子全面发展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他们心里却不自在,总是“对着干”。实际上,这种态势不仅不利于“教育改革”,还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与教育单位促使孩子全面发展和自主能力的改革措施“对着干”,这是违背做家长之“望子成龙”初衷的。如果说,家长“望子成龙”有利于孩子健康长的话,那么,家长缘何不配合教育单位促使孩子全面发展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呢?
希望家长以“无作业日”为契机,能够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舒展成应有的姿态。当然,家长也应以“无作业日”为契机,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防止孩子以“无作业日”为由,拒绝一切课外学习。家长不妨利用“无作业日”的机会,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总而言之,“无作业日”,不仅在于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家长,莫把“无作业日”变成“课外培训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