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下单让跑腿送小孩上学,当禁(外一篇)

(2024-12-29 14:49:15)
标签:

时评

 近日,社交平台出现一些家长发帖分享自己下单跑腿接送孩子上学的内容,引发网友热议(见12月27日封面新闻)。
       据悉,家长之所以下单让跑腿送小孩上学,是由于工作繁忙,有时候通宵熬夜之后,实在没有精力早晨6、7点出门送孩子,也有的家长由于天气不好、交通拥堵等原因,为了不让孩子上学迟到,急中生智点了同城闪送下单让跑腿送小孩上学。
       诚然,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孩子准时上学,用心良苦,值得理解。问题是,下单让   跑腿送小孩上学,尽管能保证孩子准时上学,但与保障孩子安全上学相比较而言,显然是弊大于利。
       首先、《道路运输条例》明确要求,从事道路运输经营,需要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而跑腿送孩子上学,明显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也因此,家长下单让跑腿送小孩上学,属于纵容“非法营运”。助纣为虐!
       其次,跑腿配送服务的范围只是物品,不可配送人。也因此,蜂鸟跑腿、达达秒送、顺丰同城、闪送平台等客服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人不在可配送物品范围内。骑手接送孩子上学,显然超出了跑腿业务范围。家长下单让跑腿送小孩上学,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平台势必不肯负责。
       再次,跑腿均属于陌生人,由于孩子无风险识别和反抗能力,一旦诱发如孩子被人诱拐、孩子走丢之类的违法犯罪行为,家长很难找到责任人找回孩子。
      最后,针对送孩子,在平台下单时无法进行保价,无法购买保险,而骑手跑腿通常只自戴头盔,孩子不戴头盔,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旦出现事故,孩子的赔偿也将遭遇“梗阻”。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家长下单让跑腿送小孩上学,绝不可取,必须禁止。当然,保证孩子准时上学,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如家长确实有事送不了孩子,要尽可能地委托身边信任的人帮忙。而不能下单让跑腿送小孩上学。否则的话,一旦“出事”,家长必将为自己一时的偷懒埋单、追悔莫及。

       “一山尔”式的共享书房,多多益善

      冬季寒风瑟瑟,在宁波海曙区段塘街道华兴社区一处名为“一山尔”的共享书房内,却洋溢着融融暖意。12月26日,这里举行了一场温馨的阅读分享会,居民围坐一起,分享各自的读书心得,共享阅读的快乐(见12月27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读书之乐乐无穷,不读书,人生一片荒凉。但是,一个人享受读书快乐只能丰盈一个人的人生。也因此,爱心人士总是让更多人享受读书快乐,以丰盈更多人的人生。 “一山尔”共享书房的主人就是这样的爱心人士。据悉, “一山尔”共享书房,原是小区一位爱心人士的私人书房。他秉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理念,三年前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书房向居民开放,并自掏腰包进行改造升级为“共享书房”。如此一番操作,将一个人的“读书快乐”升级为许多人的“快乐读书”,有利于整体升华居民群众的灵魂世界,也有利于推动中华读书活动健康发展。
       沟通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 ,这样才能让彼此真正相互理解。生活中不少居民不是不想相互理解,而是缺乏合适的时间和方式。据悉,12月26日, “一山尔”共享书房里举行了一场温馨的阅读分享会,居民围坐一起,分享各自的读书心得,共享阅读的快乐。这样的“阅读分享会”,吸引原先互不相识但喜欢读书的居民围坐一起,分享各自的读书心得,共享阅读的快乐,这就让想真正互相理解的居民找到了合适的时间和方式。显然,互不相识但喜欢读书的居民经常参与这样的“阅读分享会”,无疑能产生居民读书快乐的“蝴蝶效应”,有利于推动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当前,各地都在建设友好型社区,但也有社区埋怨“居民参与度不高”,这是建设友好型社区的障碍之一。如何清除这一“障碍”呢?由政府财政开支更多款,建造更多的“共享书房”,那敢情好。但以我之见,在现有的政府财政条件下,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由爱心人士的个人书房升级为“共享书房”。我想,在我们这个城市,热心提供“共享书房”的爱心人士绝不会“寥若晨星”,包括喜欢读书的年轻学子、退休教师、在职或退休的干部等等。只要社区工作者把建设友好型社区这件大事放在心上,各地都会发现 “一山尔”共享书房主人这样的爱心人士。引导把他们,并给以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就能促使 “一山尔”式的共享书房层出不穷,从而推动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