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宁波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棠岙村“文明桥”边来了许多“临市面”的村民和游客。大家相聚于此,共同见证一个重要时刻——这座明代廊桥修缮工程完工了(见12月1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让古廊桥“旧貌变新颜”,意义不可小嘘。棠岙村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大好事。
古廊桥是当地村民的“老人”。它不仅见证了当地村庄的发展变迁,还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也传承着当地村民的美好记忆。让古廊桥“旧貌变新颜”,能给当地村民留下美好记忆,使当地村民心里暖意融融。
古廊桥是古代劳动人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艺术、历史、经济价值,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让古廊桥“旧貌变新颜”,可供今人从古廊桥中汲取古人造桥的智慧和艺术,了解它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也可供今人了解古廊桥文化。
每一座古廊桥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而这些传说和故事,基本上都是“一桥一事”,也就是独具一格、得天独厚的,必将吸引四方游客前来观赏、考察,因而古廊桥更是难得的旅游资源。让古廊桥“旧貌变新颜”,大书特书古廊桥的传说和故事,就能引来四方游客,使其裨益当地旅游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象棠岙村“文明桥”之类的古廊桥桥身主体承重木料出现腐损现象,不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且还有可能“毁于一旦”。如果让古廊桥“毁于一旦”,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座古廊桥,更是一份美好记忆、一件人类文化遗产、一种旅游资源。于今人而言,那是多么大的损失啊!也因此,不论是对古人负责,还是对今人负责,修复古廊桥,让古廊桥“旧貌变新颜”,实在很有必要。
当然,修复古廊桥,让古廊桥“旧貌变新颜”毕竟有一定“难度”,而这个“难度”主要在经济开支上。如果政府财政有能力投资,那敢情是好,但从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棠岙村修复“文明桥”的实践看,发动村民踊跃捐资、积极参与,更不失为一种良策。可以相信,在有古廊桥的地方,其愿意捐资、参与的村民还是大有人在的。只要当地基层农村政府把修复古廊桥,让古廊桥“旧貌变新颜”这件大好事放在心上,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工作,让当地村民知晓其中利弊得失,积极发动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复各地古廊桥,让它们“旧貌变新颜”,就大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