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血式救助方式”的精神,值得学习

(2024-05-22 16:21:49)
标签:

时评

       5月月16日宁波日报民生版披露:近日,象山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不仅为河南籍流浪小伙小杰(化名)成功申领临时救助金,而且还帮他找到了“饭碗”——进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如此“造血式救助”,有望实现长期救助效果,值得期待。
       据报道,这位河南籍流浪小伙小杰是5月7日在东陈乡滨海商业街的一个楼梯转弯处被找到的。照理,为受助者找到工作,并非在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内,但是,他们唯恐救助工作陷入“流浪—救助—再流浪—再救助”的怪圈,硬是一改过去输血式救助方式,对小杰实施造血式救助方式,在了解到小杰有留在象山就职的意愿后,便帮他联系了正好有用工需求的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面试等一系列流程,他被录用了,留在象山工作),并且还为小杰申领了临时救助金。这正是创新发展救助方式的一种表现。
      有一则 “老人授金”的故事说:一位年老不久于人世的淘金人问自己的两个儿子想要些什么,大儿子说,想要父亲多年淘得的金砖,小儿子说,想要学习父亲丰富的淘金技艺。结果,大儿子不思进取,坐吃山空,败光家产后,露宿街头。小儿子则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家立业。这就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翻版故事。
       往昔的输血式救助方式,犹如“授之以鱼”,不仅只能帮受助者解短时之难,不能解决流浪人员的根本困境,还有可能导致助受助者不思进取;象山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对小杰实施的造血式救助方式,犹如“授之以渔”,不仅能帮受助者解短时之难,更能解决流浪人员的根本困境。救助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助流浪人员走上致富道路实现“共同致富”。虽然不能说,其他救助管理站必须仿效象山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造血式救助方式,但象山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敢于创新发展救助方式的精神,却是值得其他救助管理站大力学习的。(本文已见5月17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