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图书馆里熏染书卷气,并非我买不起图书,而是有好长一段时间,那座图书馆与我的供职单位相距仅仅一箭之遥,以致我经常在下班后就往图书馆里钻。
在图书馆内,我看到书架上一排排图书,有古籍,有现代书,有中国书,有外国书……我看到报架上一张张报纸,有本省的,有外省的,有党报,有专业报……刹那间,我仿佛成了一名好久没吃饭的饿汉,看见一碗碗喷香的米饭,垂涎三尺!那天,我小心谨慎地拿起一本叫做《性格组合论》的图书,蹑手蹑脚地坐到一把座椅前读了起来;翌日,我又拿起一大叠《人民日报》,轻手轻脚地坐到一把座椅前读了起来,生怕弄出一点声响,把浓浓的、神圣的书卷气亵渎。读着读着,肚子不知不觉地饱了起来。
在图书馆里熏染书卷气,是一件美事,是一件乐事,但读书看报却是一件颇为费脑力的事。有时候,在图书馆里读累了,看累了,偶尔转头朝向窗外,发一会儿呆,让世界暂时停留片刻,那种时光,又成了快事。
在图书馆里熏染书卷气,除了可以读书看报,还可以追求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书报里的世界是万花筒般的,也是清一色的,既噪杂又安宁。当你精神上有所磕绊,或者无人诉说,或想找一个安静的藏身所在,不如一个人去图书馆里坐坐,看看那些躺在书架上的图书,竖在架子上的报纸,你会发觉,书也会说话,并成为你的知音,与书为伴不孤独,你会发现,报纸也会言语,陪你聊天,让你不再寂寞。
正象走进商场的人不会个个花钱消费那样,进入图书馆的人也不见得个个喜欢读书看报。进入图书馆的人,特别是那些学生,绝大多数是虔诚的“读书郎”,但也有把图书馆作为休闲、交际场地的人——更有一些退休在家、闲来无事的老人庶几乎天天进入图书馆,来到那里,坐到桌前,拿上一本书,或拿上一张报,匆匆看上几眼,不再细看,便海聊开来。每当他们聊天的声响成为影响他人的噪音,那个管理员就会走过来轻轻地提醒:小声一点!他们也很知趣地压低声音,不再高谈阔论。在管理员眼里,或许他们是一些“蹭空调者”,在我看来,尽管他们不是来读书看报的,但私下以为,
能够把图书馆作为休闲、交际的场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么,徜徉在书卷气浓郁的图书馆里或多或少可以熏染到一点书卷气。何况图书馆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交际场合——我在图书馆就结识了一位学中退休的王老师、一位丝绸厂退休的马师傅、一位饮服机械厂的严师傅。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互联网将实体图书馆成功演绎成了虚拟图书馆。爱读书看报的人可以足不出户地熏染图书馆的书卷气。自从2009年我学会操作电脑,在互联网上读书看报后,就极少极少去图书馆了。然而,我至今忘不了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的感受。那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息,仿佛少女身上散发出来的奶香味,让人浮想联翩,又仿佛春水面上漂浮过来的清香味,让人心旷神怡。我至今舍不得丢掉图书馆颁发给我的那本写有“优秀读者”的荣誉证书。我要珍藏它,炫耀它,拿他作证——我不是文化人,可也是熏染过图书馆书卷气的喜欢读书看报的人。我还要感谢图书馆里的报刊图书上的信息,为我提供了不少写作题材,使我写的一些“豆腐干”能在各地报刊上发表!
我们的人生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有空去图书馆熏染一下书卷气,对芸芸众生的你我他而言,可让灵魂更加鲜活。在图书馆,你我他不指望像诗人那样遇见一个丁香般的姑娘,但我们却很容易邂逅一个志同道合的书友。在图书馆,爱读书看报的你我他,也许叫不出彼此的名字,却能享受故友重逢的喜悦,也许只是萍水相逢,却因为我们有共同的阅读兴趣,使我们的心情都充盈着幸福。尽管图书馆不会像酒店里的美酒那样会让每一个人沉醉,但去图书馆熏染一下书卷气,却能让我们真切地走进那些写作者的心灵,走进思想深邃的隧道,心怀崇敬,并充满感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