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残联在位于厦门七星西路上的星巴克欢乐颂手语门店举行融合就业项目展示,邀请顾客体验独特的“手语咖啡空间”(见11月24日
厦门日报)。此举新人耳目,十分值得点赞。
一般而言,听障人士进入餐饮店为顾客服务,由于“听障”,很难和顾客实现“无障碍沟通”。因此,大多数餐饮店不接纳听障人士,听障人士很难进入餐饮店就业。然而,“手语咖啡空间”门店设有特殊的点单系统,顾客可通过多种辅助方式,实现无声点单。如语音识别助手可将语音实时转换为文字,实现无障碍的双向沟通;双面点单屏幕清晰呈现点单内容及客制化细节,出品台上方的大屏取单机也实时显示订单状态,听障人士无需开口也能及时将饮品传递到顾客手中。除此以外,门店还配备有多个手写板,降低食品柜台与吧台陈列的高度,方便听障人士与顾客进一步交流。这就让听障人士和顾客实现“无障碍沟通”,从而帮助听障人士实现顺利就业。
听障人士因病或生来就“听障”,已经够不幸的了,又怎能鄙夷、嫌弃他们呢?把听障人士看作“累赘”,这只是从餐饮店经营者个人和单位的得失看问题,而忘记了关心并帮助听障人士就业,是餐饮店经营者个人和单位对听障人士应尽的义务,更是对社会应负的责任。“手语咖啡空间”的做法,正是对听障人士尽义务,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如果其他餐饮店能举一反三地借鉴“手语咖啡空间”的做法,必将有更多的听障人士实现就业。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家餐饮店都应该积极“跟进”。关心并帮助听障人士就业,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鄙夷、嫌弃听障人士,则是不近人情、不讲道德的行为。期待至今还在鄙夷、嫌弃听障人士的餐饮店经营者,好好的想一想,并在行动上切实改变一下对听障人士的态度。当然,餐饮店要接纳听障人士,并帮助他们和顾客实现“无障碍沟通”,必须花费一定成本升级服务设施。但这点破费,与赢得的社会效益相比,还是值得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