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律逻辑学》第11章在线测试2

(2018-07-19 09:55:49)
《法律逻辑学》第11章在线测试
《法律逻辑学》第1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9:58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论证中,其真实性或正当性需要通过论证予以确定的命题,叫做
A、论题 B、论据
C、论证方法 D、推理形式
2、“两个特称命题作前提不能得出必然性结论。因为两个特称命题作前提共有三种情形:(1)两个都是特称否定命题,不能得出结论。(2)两个都是特称肯定命题,则中项不周延,结论不具有必然性。(3)一个是特称肯定命题,一个是特称否定命题,则中项不周延或者大项不当扩张,结论不具有必然性。”上述论证的方法是
A、演绎的直接论证 B、归纳的直接论证
C、反证法 D、归谬法
3、“我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如果我们不控制人口的增长,让其按照现有水平继续增长下去,100年后,我国人口就将超过25亿。显然,这样的人口发展远景同我国经济的增长、资源的潜力,都是极不协调的。”上述论证的方法是
A、演绎的直接论证 B、类比的直接论证
C、反证法 D、归谬法
4、“真理有阶级性吗?如果真理有阶级性,那就意味着某种认识是否真理要因阶级而异。这样一来,岂不是各个阶级就有各个阶级的真理了吗?若如此,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就不是实践,而是各个阶级的需要了。”这是对 的运用。
A、反证法 B、剩余法
C、淘汰法 D、归谬法
5、“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不能看作是量刑时的一个依据。……在我国的社会制度下,刑罚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需要将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作为量刑的一个依据。上述论证中的逻辑错误是
A、偷换概念 B、转移论题
C、自相矛盾 D、模棱两可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反驳的对象有
A、反驳论题
B、反驳论据
C、反驳论证方式
D、反驳论证过程
2、对论题的间接反驳方法有
A、另立相反论题反驳法
B、反证法
C、归谬法
D、淘汰法
3、论证中思维必须具有 ,才能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A、确定性
B、不矛盾性
C、明确性
D、论证性
4、下列议论中,违反矛盾律的是
A、她终于被迫心甘情愿的答应了这门亲事。
B、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C、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不能看作是量刑时的一个依据。……在我国的社会制度下,刑罚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需要将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作为量刑的一个依据。
D、“甲品德不好,听说他经常偷拿别人的东西。”
5、下列议论中,违反逻辑思维规律的是
A、既否定“所有S是P” ,又否定“所有S不是P ”
B、既断定“所有S是P”真,又断定“所有S不是P ”真
C、既同意“有的S是P” ,又同意“有的S不是P ”
D、既不同意“有的S是P” ,又不同意“有的S不是P ”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用论据的真实性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应当用直接的方法,而不能用间接的方法。
正确 错误
2、淘汰法是通过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来证明论题真实性或正当性的。
正确 错误
3、对于“所有S是P”和“有的S不是P ” 这样两个命题,如果同时断定它们都假,违反了排中律。
正确 错误
4、对于“所有S是P”和“有的S不是P ” 这样两个命题,如果既不断定前者真,也不断定后者真,不违反逻辑思维规律。
正确 错误
5、“我和他在一个实验室工作,相处快3年了,互相都比较了解。他工作中的那股干劲,在专业方面的那股钻劲,我发自内心的敬佩。但是我又不能不承认,我至今谈不上对他有什么好印象。”上述说法不违反逻辑思维规律。
正确 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