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小说主题的深化与艺术性密切的结合问题。
(2023-08-04 09:12:34)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时评文化 |
简谈小说主题的深化与艺术性密切的结合问题。
|
|
刘家朋
凡是搞过文学创作的人,不管他(她)写得多或是写得少,也不管他(她)写的水平高或是低,他们都明白这样一条道理:当这个作者铺开稿纸或是打开电脑要想写点什么的时侯,大脑里肯定是先产生了一定的写作目的,而后才要写作的。比如有的是实实在在为了提高人类精神文明,与害人不浅的落后世俗作斗争;有的是为了写写一些热闹的故事使自己开开心;有的是在生活的大风大浪里遭受了诸多挫折,想写出来使自己的苦闷情绪得以渲泄;还有的则是搜肠刮肚费尽心机,写一些连自己都
在作者明确了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的思想性后,想让读者们认可自己的观点,这还需要具备引人入胜的艺术性,让读者越读越有兴致读下去,最终促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如此,作者所写文章的影响力也就充分地显现出来了。由此推论,写文章的艺术性与其所要表现的思想性又是密不可分的。可是,近几十年来,文坛上有好多人对写作的这两条原理的认识很是模糊,搞得文学界繁而不荣。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想就写作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密不可分性谈谈自己的看法。因文章的种类繁杂,其具体写法也各不相同,在此不能一一论述。本人最喜爱写小说,就以写小说为例,简论一下写作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密不可分的问题。
有关写小说的技巧,自古出书阐述者极多。但是,本人也曾记得有名家说过这样的话:有技巧,不如没有技巧;文无定法,文成法立。以在下理解,名家们说的这些话,也不是让人们不掌握写作技巧,其说法是让写作者把写作技巧掌握得乱熟于心,然后恰当地融会贯通,属于大巧若拙的说法是也!然而,不管写作手法多么纷云多变,也不管作者如何去写,由写小说的目的性所引发出的两条主要原则不会改变,也不应当改变的。那就是:一,写作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二,小说家也必须是一名艺术家。综合归纳诸多技法而言,这是写小说写得成功与否的主要两条检验标准。而一提起写小说的这两条主要标准,便要涉及到小说的艺术深度与其内容所体现的思想深度问题。只有这两条标准都具备深度,才算得上一篇佳作。如果这两条标准不能紧密结合,便就属于庸俗之作,即便碰了侥幸在短时间内红火一时,也毕竟是昙花一现。长期以来,作家队伍里的作者们前赴后继,凡是失败者,都
有关写小说只追求思想深度而缺乏应有的艺术性的问题,其不良结果,自古文学大匠们的论述多于牛毛。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坛上的主要作者们随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文章批了小文章批,反反复复,可以说是付出了血的贷价,不必赘述。在此,笔者着重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小说只偏重艺术性,而不重视思想深度给读者们造成的危害。
古贤哲们说得好:物极必反。正因为几十年来好多作者不管是写小说,或是写其它文章,只偏面地追求小说艺术性,并不去深入地提炼与发展社会精神文明有关的主题思想,在这种风头导引下,社会精神文明随之日日走向败落,这实在是太让人痛心。而当这种现象继续延续下去,到最终,国家的钱财纷纷流向国外,国人的精神面貌像一团散沙,五千年的精神文明毁于一旦,这种现象谁看了最高兴?恐怕就是那些妄图颠覆中国的外国侵略者最高兴。
其实,大家只要细心琢磨,并不难想象,那些只偏求小说艺术性,不求思想深度的作者们的思路,归根结底,就是他们这些人的头脑中根本没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缘故。在他们认为:人,本来就是自私的,如果把小说写得思想性过高,就属于小说内容不真实。那怕小说的题材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他们最起码也会把这样的小说扣上不现实的大帽子。
那么,这些认为小说的艺术性可以与思想性分裂出来的看法究竟应不应当提倡呢?当然是不应当!咱们且不言其说法不符合写作的思维逻辑。大家知道,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引导人类实现高度精神文明的精神食粮,几十年来国人精神文明倒退现象表明,那些认为小说的艺术性可以从思想性分裂出来的看法无疑就是荒谬之论。人是自私的不假,但是,人毕竟需要在人群中生活。而想在人群中生活,就要设法与人共处。如果只是一心想着个人利益去做事,肯定是行不通的。这自然而然需要提倡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精神。只可惜,具备这种高度思想境界的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实在是太少见了。
为了进一步阐述一下提炼小说主题思想深度的主要性,在此,笔者借用自己常常在人们面前阐发的一条生活哲理:世间土多金子少。人类的进步思想好比是金子,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世俗现象就好比是土。金子是土中生的,并且,土又能生万物,说明土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这不能否认。但是,古人有话:物以稀为贵。金子的数量比起土的数量少而又少,而恰恰因其数量少而又少,它的价置自然比土的价置高而又高。并且,金子的数量再少,也毕竟还是一直存在的。这正需要人类把他从土中挖掘出来,然后经过冶炼提纯为人类服务。由此可见,只要小说的人物及整篇内容在生活中那怕有千分之一出现的可能,只要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具备了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高尚思想,就不能算做是内容不真实。如若继续只偏求艺术性,不重视思想性,我们就会像井底之蛙,使小说所体现的主题意义只见到井外巴掌的天,却见不到广阔的五彩缤纷的整个世界。至于所写内容与常见的生活现实不相符,这正是写作的高要求,按写作的要求而言,小说内容所要体现的主题意义,恰恰需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理想的现实需要人们齐心协力地去改造,而不能处处都苍白无力地照搬到书本上,导致全社会的人去顺其自然地去放任自流。只有积极地去改革现实,才能实现我们所要追求的国家经济发达而民众具备高度精神文明的中国梦。
写于202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