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2017-11-19 22:54:42)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 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大道赋予万物生命的种子,万物因遵循自然规律而得以繁殖、成长,有形物质凝聚造就其具体形态,万物因其所处的环境而成熟。所以,万物莫不以道为尊,以德为贵。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贵,在于道无为自然,不主宰、干涉万物,而是让万物完全顺应自然规律成长壮大。因此说‘道生之,德畜之’。道使万物:繁殖生长,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既均匀发展又相互遏制,达到生态平衡;自由竞争、自生自灭,形成食物链。
道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养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强加干涉,壮大万物而不主宰万物,这就是道深不可测的恩德(‘玄德’)。
有高手对本章几个字进行详细解释,非常好,不然对应的几句话难以顺利翻译。
长:自然界中生物不停地吸收各种养分使自身细胞不断繁殖而成长壮大。
育:自我培育以适应环境。一物种之所以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于该物种不断培育自身性能的缘故。
亭:均匀、协调的意思。在自然界中,各物种的生存能力是不受偏袒、机会均等的,其能否发展
壮大,在于该物种的自身潜能和对环境阻力的抵抗力量。
毒:遏制、侵害的意思。生物圈中,约 一物种的生长壮大是建立在对另一物种的遏制、侵害基础之上的。其遏制程度又受着环境阻力的制。
养:给养,即供给生活资料。生态系统中,一物种的成熟,又为另一物种的生长成熟提供了消费资料。
覆:覆灭的意思。万物有生就有灭,生于无形,归于无形,这是自然规律。归于无形,并不意味着彻底消失,而是进行能量流通和养分循环,使万物生命得以组合,并处于永久存在的过程之中
本章描述了一套生态系统。
对‘道’的德性进行了定义(玄德),为老子后来提出‘无为而治’提供理论基础。
什么是德?德就是交往中对待他人的基本态度,是一种行为规范。道对待万物的态度是‘不有、 不恃、不宰’;在人类社会,孔子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也就是‘仁、义、礼、智、信’一类的东西,形成儒家学派。而道家的思想则是与世无争、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都源于《道德经》对道与道之德的描述。
因此, 不能把道和德混为一团。
译文:
注释与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