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吉 白 茶 的 前 世 今 生
鲍 扬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在品饮茶道,品饮全国十大名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不在十大名茶之列的安吉白茶。安吉白茶具有’’叶白,脉绿,香郁,味醇,’’的特点,营养保健和药用功能显著。三十多年以来,安吉白茶如异军特起,在种植,销售,和饮用方面独树一帜,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全国,和全国十大名茶竞争媲美,越来越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先谈安吉白茶
的前世,安吉白茶距今已逾千年,翻开唐代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陆羽告诉我们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
有白茶山。‘‘安吉属湖州,在唐代就是重要的茶区。【茶经】曰;’’浙西地区产的茶,以湖州产的最好,常州产的次之,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产的差些,润州,苏州产的又差一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茶圣陆羽所言是真理。正宗的【安吉白茶】,和现在杭州产的【西湖龙井】,歙州产的【黄山毛峰】,苏州产的【碧螺春】在一起品饮,毫不逊色,【安吉白茶】对人体感受舒适,口感极好,香高味鲜,氨基酸含量高,能增强人体抵抗病毒,细菌和真菌入侵的免疫能力。镇静安神,消除疲劳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这是其它绿茶根本无法比拟的。
在我国古代历朝帝王中,嗜茶如命,爱茶如癖,品茶斗茶,首数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在宋徽宗赵佶的倡导下,北宋一朝茶诗,茶文兴盛,开创了中国茶文化史的先河,关于宋朝茶诗茶文的艺术性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宋徽宗赵佶以皇帝之尊,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写下之【茶论】二十篇,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大观茶论】
内容广泛,全书2800多字,首为序论,下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烹点、白茶、罗碾、藏焙、品茗和外焙等二十目。【大观茶论】以陆羽【茶经】为立论基点,结合宋代的变革,详述茶树的种植,茶叶的采制,茶品的鉴别,见解独特。在【大观茶论】中,有一篇是专门描述白茶的,让我们共同欣赏,’’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白茶自成为一种独特的茶树,与一般普通的茶树不同,它的枝条婀娜柔软,自由舒展,随风摇曳;它的叶片薄嫩、呈现浅黄白玉石一样的颜色,【白茶一般都是在】山崖树林之中偶然生长出来的,并不是一般人工的力量可以得到的,贡茶中心产地之内有这种白茶的不超过四、五家,每家所种的白茶不超过一二株,每年所出产的白茶也就是二三胯而已。这种白茶每年新发出的芽叶并不多,而且饼茶特别难蒸压焙制加工。焙制茶的热水一旦未掌握火候,那么焙制出来的白茶就已经变味,与普通品级的茶无异。所以必须非常精细地制造,如果点茶【泡茶】等过程控制得适当,外观就显得浅黄明亮,汤色清澈、就像一块晶莹润泽的白玉在璞石之中,其它的茶品都无法与之相比。贡茶中官焙产地之外也有生长这种白茶的,但品质口感都远不及官焙之内的白茶。’’
读罢大观茶论白茶篇,感受甚深,总感觉【大观茶论】非宋徽宗赵佶所著。因为文章的语言、口气不应出自封建帝王之手,【茶论】作者应是一位深谙茶叶的种植,采择、茶饼的制作及收藏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技术人员,若非长期在茶区摸爬滚打的官员,是很难写得如此周全的。北宋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当时北方亦不产茶,宋徽宗不可能就近考察茶叶生长情况,更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到福建建安考察种茶制茶技术。史料记载,宋徽宗从未去过福建。可以断定,大观茶论是伪书,宋徽宗在深宫,参考他人茶文献,完全掠为己有。对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来说,这算什么?我权且认为;大观茶论打上皇帝所著的商标,茶书,也从低贱地位升上尊贵的祭坛。
在【大观茶论】中,宋徽宗认为白茶天下第一,专设一篇品评白茶,认为白茶是茶中之精品,可见宋徽宗最喜好的是白茶了,’’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盖非人力所可致。‘‘白茶是有绿茶变异而来的,生长在悬崖林壁之间,自然生长而成,不是人工种植的,而且茶树非常少,一处不过一、二棵,因此,白茶,在宋朝就十分贵重稀少。
当此时,福建有一茶农名叫王大诏,家里的白茶树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产量不高,但制成的饼茶价格高,当时十分畅销,同行忌恨,设计陷害,使得这株茶树变得枯萎了。1065年
这株白茶树终于复活一棵桠枝,采摘焙制,造成一饼。王大诏不辞劳苦将此饼茶送给时任杭州知州蔡襄品尝。主客都十分珍爱白茶,可谓情深意重。蔡襄为此专门撰文记之,名曰【白茶记】。文中记载福建茶农王大诏一家种茶、制茶、卖茶的艰辛,不妨引录如下;’’王家白茶,闻于天下。其人名大诏,白茶唯一株,岁可作五,七饼,如五株钱大。方其甚时,高视茶山,莫敢与之角。一饼直钱一千,非其亲故,不可得也。终为园家以计枯其株。予过建安,大诏垂涕为余言其事。今枯桠辄生一枝,造成一饼,小于五铢钱。大诏越四千里,特携以来京师见余,喜发颜面,予之好茶固深矣。而大诏不远千里之役,其情如此,意谓予莫之省也。可怜哉!''
蔡襄的【白茶记】全文不足二百字,真实记录了建安茶农培制白茶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中国茶叶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历代茶书、茶文,茶诗所没有的。蔡襄的【白茶记】是迄今为止惟一篇记述白茶的专文,在茶史史料上参考价值极大,实在难能可贵。
北宋帝王宋徽宗,在历史上有‘’昏庸之君‘’、‘’亡国之君‘’之称。他在位期间爆发了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是他将太宗赵光义的子孙全部送上了断头台,这是历史的报应。是他使中原的大好河山沦落于金人的铁蹄之下,是他使中原的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国运如此,白茶岂有不淹没之理。
新中国成立后,安吉白茶终于获得了新生。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安吉天荒坪大溪横坑坞桂家场发现一株千年的白茶母树,安吉县当地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拨专款进行修复,培育,开发。
从此揭开安吉白茶大发展的新篇章。据安吉县农业局的同志介绍;安吉白茶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扦插繁殖,并于1997年被浙江省农业厅正式认定为无性系茶树良种。定名’’白茶一号‘‘,安吉白茶从一棵母茶树开始,经过近二十年的培育、繁殖,到了二千年其种面积已达17万亩。年产安吉白茶1890吨,产值25.31亿元。为安吉县36万农民人均增收7000余元。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视察天荒坪余村首次提出
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评价安吉白茶‘’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由于安吉白茶的优良品质,和种植安吉白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种茶能手年赚几万元,种茶大户年赚几十万元,安吉白茶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2000年起,安吉的种茶大户们纷纷前往江西的吉安和上饶、贵州正安、江苏的南京和丹阳、河南光山和桐柏、重庆的涪陵、四川的邛崃和洪雅等地,承包茶山、茶
园,引种安吉白茶。安吉白茶的规模正在向全国扩大。
引种到外地安吉白茶,随着地域变化而应更名,江西产的应叫江西白茶,贵州产的应叫贵州白茶、重庆产的应叫重庆白茶。绝不能冒牌安吉白茶。外地白茶和安吉白茶外形相似,但价格和内质截然不同。外地白茶比安吉核心产区的白茶要早上市5-7天,以松阳为例,一芽一叶鲜叶价为130-150壹斤,4斤或4.5斤鲜叶做一斤干茶,算上加工费干茶成本价为550-600一斤。而安吉白茶主产地新茶,一芽一叶鲜叶价为200-240壹斤,4.5-5斤做一斤干茶,算上加工费成本价为1150-1200一斤。如此价格的悬殊,给精明的茶贩子带来了商机,出现在巢湖市场750-800一斤小芽抢新安吉白茶应是江西的,松阳的,不可能是安吉白茶。
其次,外地白茶和安吉白茶内质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外地白茶不是淡味,就是苦涩味重,不好喝,口感
差,但模样差不多。而安吉白茶开汤后,香气馥郁,沁人心脾
,白如玉霜的芽叶在鹅黄色的茶汤中飘荡,滋味特鲜爽回甘。外地白茶和安吉白茶在做工上也有区别,外地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是中国六大类茶叶之一,采用’’
不揉不炒,自然萎凋,‘‘加工工艺制成;而安吉白茶是一类变异性茶树品种,其叶片因变异导致叶绿素缺失而呈白色,一般是按绿茶的加工工艺制作成茶,属于不发酵茶,所以,安吉白茶不是六大茶类中的白茶,而是属于绿茶。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齐伯力告诉我们,常喝绿茶能抑止癌细胞。
春天,笔者曾多次前往浙江省安吉县采访,观察安吉白茶的生长、制作,安吉白茶是一种稀有的绿茶品种,是安吉的山崖树林造就了安吉白茶的优异品质,离开了安吉,白茶变了味。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安吉白茶是在低温情况下发生叶绿素缺失的遗传变异体绿茶,属于‘’低温敏感型的‘’茶叶,临界温度约23度,是茶树中的珍稀品种和特异性品种。安吉白茶的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一般仅一个月左右。在春季,茶树因为叶绿素缺失,在淸明前长出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嫩芽颜色慢慢变淡,多数呈现玉白色;谷雨后到夏至前,又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到了夏天,芽叶恢复成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我们奉劝茶客;买质次价高的外地白茶,不如买价廉物美的原产地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安溪铁观音。它们和安吉白茶一样,同属绿茶,氨基酸和茶多芬等原素含量高,能防癌治癌,保持身体健康。
我们建议,安吉县当地主管部门严令外地白茶空运安吉销售,冒牌安吉白茶,防止安吉县36万茶农的权益受到侵犯,保护全国的消费者利益。或建二个茶叶市场,一个是外省白茶市场,一个是安吉白茶市场,制定有效措施,使安吉白茶这个继西湖龙井茶之后,获得第二位原产地保护的殊荣,落到实处。愿安吉白茶是白茶之祖的牌子越做越硬,如今的安吉县是名符其实的白茶之乡。全国富裕成度极高的文明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