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忽然想到(二)

(2022-06-10 10:46:36)

忽然想到(二)

鲁迅

一颗富足和自由的心,对于个人和民族的意义。) 

校着《苦闷的象征》(文艺论文集,日本厨川白村著。曾由鲁迅译为中文,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北京新潮社出版。)的排印样本时,想到一些琐事——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美观,实用。下文会详细阐述,并引出新意,主旨。所以付印的时候,一定明白地注明。特别放在心上。但待排出奇来,却大抵一篇一篇挤得很紧,并不依所注的办。查看别的书,也一样,多是行行挤得极紧的。 

1,书中的排印太拥挤。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举出正面的例子。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2,“拥挤”的排印让人感到人生的拥挤。

或者也许以这样的为质朴罢。但质朴是开始的“陋”,精力弥满,不惜物力的。质朴和简陋是有区别的。现在的却是复归于陋,而质朴的精神已失,所以只能算窳败y败坏腐败。),算堕落,也就是常谈之所谓“因陋就简”。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围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的。 

3,“拥挤”的排印让人感到精神的拥挤。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打比方,生动的告诉人们文艺书中的闲话或笑谈,具有增添活气的作用。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由现象的的余裕,或者是自由,上升到精神上的,社会上的,从而指出其重要性。上述的那两样,固然是比牛毛还细小的事,但究竟是时代精神表现之一端,所以也可以类推到别样。例如现在器具之轻薄草率(世间误以为灵便),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即再用这来类推更大的事,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告诉人们治国和经营天下,都不能敷衍,马虎,草率。我以为也行。 

4,余裕心对个人和民族的意义。

 一月十七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