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必读书

(2022-06-02 16:27:41)

青年必读书

——应《京报副刊》的征求

鲁迅

  一九二五年一月间,《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作者应约对后一项所作的答复。发表后,有人在报上进行攻击。而当时的情形是,“五四”运动之后,国粹主义思潮再度泛滥,文化界出现的“整理国故”运动,实际上是借提倡整理国故,大读特读古书,散布封建主义思想,宣传保守、倒退、复古,妄图把青年引导到脱离实际斗争的书斋和研究室里。当时,旧的国粹派和新的国学家纷纷给青年开列长长的书目,梁启超还要办什么文化学院,甚至一些新人物也附和他们的论调,带上了复古倾向,有些青年钻进故纸堆出不来。面对这种复古倒退的逆流,鲁迅先生中流砥柱,奋起斗争,发表了这些惊世骇俗之论。引起复古家的攻击当然在所难免。

  

 

 

青年必

 

从来没有留心过,

所以现在说不出。

  不是不知道,其实就是不愿说,不愿青年在古书中忘情读书,读死书。先生希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关注现实,国家的希望没有了,读书与否是不重要的,这和他弃医从文的想法一脉相承。

 

 

 

 

 

 

 

 

 

 

 

但我要趁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读书的目的为了建设国家,参与社会,并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悬身空中,这样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有的中国书是让人当做僵尸的,麻醉人,欺骗人,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而自己却不知,还沾沾自喜其间,现在还是有的,真是可悲;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活人“僵尸”对比,即使读书以后,对社会厌恶,感觉生活无趣,但是人还是活着的,有头脑,愿意思考和行动,而“死人”是不会的,他们只是木偶和尸体的颓唐和厌世。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放开眼光看世界,那里有真话在,有另一番大景象。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中国人的书,是教会别人空谈的,用于作文,用于官场,用于欺骗,而没有大实话。

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先生反复提到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这个国家,参与到行动中去,而不是只说不做,最终还是一个无用的人,或者是附庸、奴仆、帮凶。

(二月十日。)

短短几句话,正是当时的大实际,先生高举“行”而不是“言”的大旗,要求有作为的青年要用于变革现实,赶快行动起来。其实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和最终方法,如陶行知先生的办学主张神奇般的暗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