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摩罗诗力说》译文(4)
(2020-09-07 17:41:31)鲁迅《摩罗诗力说》译文(4)
(题目:《谈浪漫主义诗歌的力量》)
探求古老的源泉到了尽头,就去追寻未来的水源,求得新的起源。呵,兄弟们,新生命的出现,新泉水从深渊中喷涌,不会遥远了。(呼唤新人的兴起、新力量的产生、新道德的出现。)
——尼采。
四
拜伦名叫乔治·戈登(George Gordon),出身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勃朗(Burun)族海盗。他的家族后来移居诺曼底,追随威廉王到了英国,直到查理二世时,才改用现在这个姓氏。拜伦于一七八八年一月二十二日诞生在伦敦,十二岁便写诗。成年后,入剑桥大学读书,没有读完,不久就决定离开英国,作广泛的游历。他先到葡萄牙,后又东到希腊、土耳其和小亚细亚,饱览了这些地方的美丽风光和奇异风俗,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两卷,内容瑰奇变幻,令人叫绝。以后,他又写了《异教徒》(The Giaour)和《阿拜多斯的新娘》(The Bridge of Abydos)两篇叙事诗,都取材于土耳其。前一篇描述一个异教徒(这是对回教而说的)同哈桑的妻子通奸,哈桑把妻子扔到水里溺死,异教徒逃走了。后来他终于回来,杀死哈桑,进寺院忏悔。绝望悲痛的情调,洋溢在笔墨之间,引起了读者的同情。后一篇,描写女子楚来加爱上西里姆,而她的父亲却将她嫁给别人。她和西里姆一起逃走,不久被抓了回来;西里姆战死,她也自杀了,诗中充满着反抗的声音。一八一四年一月,拜伦创作了长诗《海盗》(The Corsair),诗中的英雄名叫康拉德。他在世上没什么留恋的,并且蔑视一切道德,只靠他那坚强的意志,当了海盗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在海上建立一个大国。他只凭孤舟与利剑,只按自己的意志做事。他家里除了爱妻,没有其他东西。康拉德从前虽然信奉过上帝,但是他老早把上帝抛弃,上帝也抛弃了康拉德。因此,一把剑的威力,就是他的权势。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他都加以轻蔑。只要掌握了权力,就可以靠它来实现意志,别人怎么想,上帝有什么命意,他都不考虑。如果问他命运是怎么样,他就回答:“命运在剑鞘里。剑一旦出鞘,光芒外射,连彗星也会失去光彩。”不过,康拉德这个人,并不是天生大恶人,他内心具有高尚纯洁的思想,曾经打算尽他的力量,为人间谋福。只是他看到小人混淆黑白,颠倒是非;而且芸芸众生,大都具有猜忌、中伤别人的品性,于是他对人世逐渐冷淡,逐渐固执,逐渐厌恶,终因受到自己或他人的损害,而举起利剑报复整个社会。他驾着轻舟,挥着利剑,不论是人是神,他都进行反抗挑战。只有报复这件事,贯注在他全部精神之中。有一次,他攻打塞特城失败,被囚禁起来。塞特一个妃子,爱他的英勇,帮他越狱,两人一起坐船逃走。他在海上遇到部下,就大喊:“那是我的船,那是我血红色的旗帜呵!我的命运还未在海上结束呵!”但是,当他回到老家,灯光暗淡,爱妻已死。不久,康拉德自己也失踪了。他的党羽在海上到处找他,毫无踪迹。只有他无边的罪恶,仗义的名声,永留世界。拜伦的祖父约翰,曾经想到祖先是海盗之王,便参加海军,当了统帅。拜伦写这首诗,起因似乎一样。有人甚至就称拜伦为海盗,他听后暗自高兴。可见诗中康拉德的为人,实际上就是诗人的化身,这大概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拜伦具有海盗式的反抗精神的原因。)三个月以后,拜伦又写了《莱拉》(Lara)一诗,描写莱拉曾经跟海盗一样杀人。后来策划起义,战败受伤,被一枝流箭射胸膛而死。诗中叙述这位富于自尊的好汉,竭力反抗不可逃避的命运,情景非常惨烈,简直无与伦比。此外,还有其它创作,不过都不是杰作。他的诗风大都学习司各特,但司各特从此专心从事小说创作,不再写诗,是为了避开拜伦。不久,拜伦同他的妻子离婚,社会上虽然不知道离婚的原因,却纷纷责难他。每次拜伦出席议会,嘲笑谩骂的声音到处传来,并且不许他去剧场。他的朋友摩尔为拜伦写传记,评论这件事说:“社会上对待拜伦,就像他的母亲;一会儿爱,一会儿恨,没有一定的是非。”其实,迫害天才,乃是人间常事,到处一样,难道只是英国如此吗?中国从汉朝、晋朝以来,凡是享有盛名的文人,大都受到诽谤。刘勰曾经为他们辩护说:“上天赋于人五种才能,长短不同,各有所用;如果不是圣贤,很难求全责备。但是,将相由于地位显赫受人尊崇,文人则因职位低微常受讥讽。这就是长江大河汹涌奔腾,而涓涓细流只能曲折流淌的缘故。”东方的恶习,全在这寥寥数语中。但是,拜伦的灾祸,起因却不像上面所说的。相反地,倒是由于他的名气太大,社会顽固愚蠢,仇人窥伺,乘机攻击,而群众不了解情况,竟相附和。像那些歌颂高官而压制寒士的人,他们比这卑劣。拜伦从此就不能住在英国。他自己说过:“如果人们对我的批评真诚,英国对我就没有价值了;如果批评是错误的,那么,英国对于我也没有值了,我还是走吧?不过,事情还没有完,我即使到外国去,他们还要跟着我来。”不久,他终于离开英国,一八一六年十月到了意大利。从此,拜伦的作品就更加雄壮。(拜伦不被国人认可。)
11、介绍拜伦关于海盗英雄的诗篇以及他海盗式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