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文化偏至论》今译及点评(3)

(2020-08-14 09:06:18)

鲁迅《文化偏至论》今译及点评

鲁迅

(不可执迷于任何一种文化思想,要重视人的作用。)

五、

由此看来,欧洲十九世纪的文明,超越前代,凌驾东亚,这是不需要明察就可以看到的。然而它既然以改革为起点,以反抗为根本,就会偏于一个极端,是情理大势造成的必然结果。但走到末路,弊端就自我暴露了。于是新思想突起,专门反击它的发端,又以激烈的情感,勇猛的行动,掀起巨大的波涛加以涤荡直到今天,气势依然浩大。将来的结果如何,尚不可以草率预测。但作为医治旧疾的药石,创造新生的桥梁来日方长,不会骤止观察其本质,体其精神,就有可能得到证实。一般来说思想文化的发展常常走向深奥,而人心又不安于固定的方式大约二十世纪的文明,必当深邃而庄严,与十九世纪的文明大不相同。新的生活兴起,虚伪消亡,精神生活也将更深更强大吧?精神生活的光辉,也将更见兴起而发扬吧?顷刻觉醒,走出客观梦幻的物质世界,而主观世界主宰的自觉活动,将因此而更加开阔吧?精神生活强大了,人生的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个人的尊严的目的也更见明确二十世纪的新精神,大概将要建立在狂风怒涛之上,依赖意志力来开辟出一条路。

1、二十世纪将有新文明出现。

当今中国,内部实情已经暴露,四邻竞相压迫,这种情势自然不能不有所改变。安于柔弱坚守旧习,当然不能生存。但如果匡救危局的方法,错误或不恰当,那么虽然天天在改变旧习,哭号不止,对内忧外患又有什么补救呢?这就是说作为明智的人,必须要洞察世界大势,权衡利弊,去其失当,取其真髓,用于国内,毫无差错。对外既不落后于世界的思想潮流,对内又不失固有的中华血脉,汲取当今的先进思想,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另外建立起一种新思想。人生的意义,达到深远,那么国人就能自己觉悟,人的个性就能得到张扬,散沙聚集的国家,因此转变成人组成的国家“人国”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勇猛无比,巍然屹立于世界,又哪里会有那些肤浅的道理和凡庸的事物呢?

2、学习西方精髓,汲取中华血脉,才是正确的。

思变已经很多年了,但青年们的观点大都归罪传统文化、典章制度上,甚至斥责文言为野蛮,鄙视其思想简陋迅速发展,盛大到准备引进外来东西代替文化传统,而对刚才讲的十九世纪末的思潮,漠然不肯留意。他们的主张,大多指向物质文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也是可以的,但考察其实际,他们所学的物质文明又非常虚伪和片面,没有可用的东西。虽说不是为将来考虑,仅仅为了挽救今天的危局,但其心术已经乖谬得很。况且凡是议论与做事,又借改革的名好烦,暗地里满足其私欲呢?敢问号称志士的人们,如果以富有当成文明,那犹太民本性善于理财,欧洲善于经营的商人无人可比他们的遭遇又怎样呢?如果把建铁路、开矿山当成文明,那五十年来的非洲澳洲,无不大兴路矿,这两地土著文化的境地又如何呢?如果把民主当成是文明,那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立宪很久,其国内的情况有如何呢?如果说只有物质才是文化的基础,那陈列武器,囤积粮食,就足以称雄天下了吗?如果说多数就是正确的,那把一个人和一群大猴子放在一起,这个人必须住到树上取野果而食吗?虽是妇孺,也一定否定它

2、全盘西化无法救国。

然而欧美的强大,无一因此炫耀天下根本原因是人物质文明只是外在表现,其本质源头深而难,其光华鲜明外表容易看见。因此要在天地之间求得生存,与各国进行较量,首先要立人,人立了一切都好办了;至于方法途径,就必须尊重个性,张扬精神。若不如此,不必等到下一代就会灭亡。中国在过去,本来就喜好物质而嫉恨天才,祖先留下的惠泽一天天地消耗完了,等到受外力的压迫,便柔弱而不能存在。而有点小聪明的,又大喊主张,用物质扼杀人性,局限于服从多数的民主人的个性剥夺无遗。以往错误来自于自身,现在又染上了外面传来的新病,新旧两种疾病交替攻伐,中国于是就加速沉沦下去。,关注将来,该罢手

3、只有“立人”才能使中国得救。

第五部分,培养有独立精神的人。

一九〇七年作。

(鲁迅先生的主要观点:

民族振兴,国富民强——既不能偏执于物质文明,也不能偏执于精神文明;既不能偏执于西方文明,也不能偏执于中华文明;关键在于培养“新人”,——锐意进取、勇于牺牲、敢为人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