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见欢》教学设计

(2017-06-01 22:22:47)
标签:

教育

《相见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词句大意。

2、准确地背默这首词。 3、体会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词中名句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守,南唐国主李煜(世称李后主)赤膊出城投降,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是一直把他囚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上,每

天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

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

去悟。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以审美的眼光来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

意境。

三、理解内容

1、释词: 锁:锁住,笼罩。 清秋:清冷的秋天。 一般:一种。

2、古诗今译: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

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欣赏诗歌

上阕写景:(1)形象描绘词人登楼所见之景是哪一句?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落寞、孤寂之情。

(2)词的上阕写景,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写了残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景物,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表达了词人落寞、

孤寂之情。 描绘出了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3) 下阕:直抒胸臆。过去的欢乐永远过去了,如今一人孤居,尝尽了“离愁”的滋味。

千丝万缕的离愁,紧紧缠绕着人,真是苦恼。要和它一刀两断,永远不再去想;可是不

成,再快的剪刀也是剪不断的。那么,索性就去想个透吧,把它整理出头绪来,可是越

想越烦,越理越乱了!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又说不清楚,只好说“别是一般滋味”了,

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4、词的上下片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上片:寓情于景 下片: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亡国哀思)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哀怨 四、小

结课文: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

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诵这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六、板书设计:

相 见 欢——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亡国哀思

课堂练习:

依据《相见欢》,回答下列问题 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作赏析。

运用比喻,将“离愁”比作丝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纷繁难解。现

在多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处理。

2 、词中的“锁”字是传神之笔,请赏析。

从字面上看,“锁”的是清秋,而实际上“锁”的是人。“锁”字写出了词人被幽囚的悲

哀和孤寂。 3.(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2分) 表现了词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

(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3分)

用比喻的修辞,用乱麻喻离愁,形象可感,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生动的写出了词

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练习

1、本词作的作者是五代时期南唐亡国之君要的

地位,被称为“

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是 。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4、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

句是

俯视之景。

理解性默写

1. 李煜《相见欢》借秋景写寂寞凄凉之情句子是“ 。”

反映对帝王生活的留恋,对囚徒生活的悲哀的名句是“ , , 。”

2、李煜《相见欢》直抒愁情的句子是 。

3.“ ,。”愁本是主观抽象之物,这里通过比喻

使之变得具体可感。就思绪的纷繁复杂无法理清而言,愁情就像一团乱麻,无始无终,

越理越乱;

就其无法解脱又没完没了而言,却又比乱麻更深一层。 4.李煜《相见欢》中“ ,是词人深沉的感叹。

 

【中考链接】2010年江苏省连云港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5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

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答:

7.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1分)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1分)8.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

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

围。(任选一句作答,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