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教学设计
(2017-06-01 22:22:47)
标签:
教育 |
《相见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词句大意。
2、准确地背默这首词。 3、体会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词中名句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守,南唐国主李煜(世称李后主)赤膊出城投降,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是一直把他囚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上,每
天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
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
去悟。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以审美的眼光来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
意境。
三、理解内容
1、释词: 锁:锁住,笼罩。 清秋:清冷的秋天。 一般:一种。
2、古诗今译: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
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欣赏诗歌
上阕写景:(1)形象描绘词人登楼所见之景是哪一句?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落寞、孤寂之情。
(2)词的上阕写景,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写了残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景物,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表达了词人落寞、
孤寂之情。 描绘出了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3) 下阕:直抒胸臆。过去的欢乐永远过去了,如今一人孤居,尝尽了“离愁”的滋味。
千丝万缕的离愁,紧紧缠绕着人,真是苦恼。要和它一刀两断,永远不再去想;可是不
成,再快的剪刀也是剪不断的。那么,索性就去想个透吧,把它整理出头绪来,可是越
想越烦,越理越乱了!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又说不清楚,只好说“别是一般滋味”了,
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4、词的上下片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上片:寓情于景 下片: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亡国哀思)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哀怨 四、小
结课文: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
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诵这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六、板书设计:
相 见 欢——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亡国哀思
课堂练习:
依据《相见欢》,回答下列问题 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作赏析。
运用比喻,将“离愁”比作丝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纷繁难解。现
在多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处理。
2 、词中的“锁”字是传神之笔,请赏析。
从字面上看,“锁”的是清秋,而实际上“锁”的是人。“锁”字写出了词人被幽囚的悲
哀和孤寂。 3.(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2分) 表现了词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
(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3分)
用比喻的修辞,用乱麻喻离愁,形象可感,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生动的写出了词
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练习
1、本词作的作者是五代时期南唐亡国之君要的
地位,被称为“
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是 。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4、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
句是
俯视之景。
理解性默写
1. 李煜《相见欢》借秋景写寂寞凄凉之情句子是“ 。”
反映对帝王生活的留恋,对囚徒生活的悲哀的名句是“ , , 。”
2、李煜《相见欢》直抒愁情的句子是 。
3.“ ,。”愁本是主观抽象之物,这里通过比喻
使之变得具体可感。就思绪的纷繁复杂无法理清而言,愁情就像一团乱麻,无始无终,
越理越乱;
就其无法解脱又没完没了而言,却又比乱麻更深一层。 4.李煜《相见欢》中“ ,是词人深沉的感叹。
【中考链接】2010年江苏省连云港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5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
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答:
7.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1分)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1分)8.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
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
围。(任选一句作答,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