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匡图(?-939)与子廖偃(?-952年10月13日)之卒年
(2020-08-16 19:45:44)| 分类: 廖爽世系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
廣順元年(辛亥,九五一)……初,馬希萼入長沙,〔事見上卷上年十二月。〕彭師暠雖免死,猶杖背黜為民。希崇以為師暠必怨之,使送希萼於衡山,實欲師暠殺之。師暠曰:「欲使我為弒君之人乎!」奉事逾謹。〔暠,古老翻。〕丙戌,至衡山。衡山指揮使廖偃,匡圖之子也,〔晉天福四年(939),廖匡圖與蠻戰死。〕與其季父節度巡官匡凝謀曰:「吾家世受馬氏恩,今希萼長而被黜,必不免禍,〔長,知兩翻。被,彼義翻。〕盍相與輔之!」於是帥莊戶及鄉人悉為兵,〔佃豪家之田而納其租。謂之荘戸。帥,讀曰率。〕與帥暠共立希萼為衡山王,以縣為行府,斷江為柵,〔斷,丁管翻。江即謂湘江也。〕編竹為戰艦,以師暠為武清節度使,〔武清節度使。廖偃等自相署置耳。〕召募徒眾,數日,至萬餘人,州縣多應之。遣判官劉虛己求援於唐。
资治通鉴全译 >第二百九十一卷
冬,十月,逵等将兵分道趣长沙,以孙朗、曹进为先锋使,边镐遣指挥使郭再诚等将兵屯益阳以拒之。戊子,逵等克沅江,执都监刘承遇,裨将李师德帅众五百降之。壬辰,逵等命军士举小舟自蔽,直造益阳,四面斧寨而入,遂克之,杀戍兵二千人。边镐告急于唐。甲午,逵等克桥口及湘阴,乙未,至潭州,边镐婴城自守;救兵未至,城中兵少,丙申夜,镐弃城走,吏民俱溃。醴陵门桥折,死者万余人,道州刺史廖偃为乱兵所杀。丁酉旦,王逵入城,自称武平节度副使、权知军府事,以何敬真为行军司马。遣敬真等追镐,不及,斩首五百级。蒲公益攻岳州,唐岳州刺史宋德权走,刘言以公益权知岳州。唐将守湖南诸州者,闻长沙陷,相继遁去。刘言尽复马氏岭北故地,惟郴、连入于南汉。
冬季,十月,王逵等领兵分路奔赴长沙,任命孙朗、曹进为先锋使,边镐派遣指挥使郭再诚等领兵屯驻益阳抵抗。戊子(初五),王逵等攻克沅江,抓获都监刘承遇,副将李师德率部众五百人投降。壬辰(初九),王逵等命令军士举着小船遮蔽自己,直达益阳城下,从四面用斧子砍破寨门进入,于是攻克益阳,杀死戍守士兵二千人。边镐向南唐告急。甲午(十一日),王逵等攻克桥口及湘阴;乙未(十二日),到达潭州,边镐据城亲自守卫。救兵没有到达,城中士兵又少,丙申(十三日)夜晚,边镐弃城逃跑,官吏百姓全都溃逃。潭州城东的醴陵门桥断裂,死的有一万多人,道州刺史廖偃被乱军所杀。丁酉(十四日)清晨,王逵进入潭州城,自称武平节度副使,代理主持军府事务,任命何敬真为行军司马。派遣何敬真等追赶边镐,没有追上,斩得首级五百。蒲公益进攻岳州,南唐岳州刺史宋德权逃跑,刘言任命蒲公益代理主持岳州军政。南唐将领守卫湖南各州的,听说长沙陷落,相继逃跑离去。刘言全部收复马氏大庾岭以北旧地,只有郴州、连州落入南汉之手。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四年(己亥,公元九三九年)】……十一月,戊子,契丹遣其臣遥折来使,遂如吴越。……刘勍等进攻溪州,彭士愁兵败,弃州走保山寨;石崖四绝,勍为梯栈上围之。廖匡齐战死,楚王希范遣吊其母,其母不哭,谓使者曰:“廖氏三百口受王温饱之赐,举族效死,未足以报,况一子乎!愿王无以为念。”王以其母为贤,厚恤其家。
由上可知,廖匡齐卒于天福四年(939)十一月戊子(二十一日)/后。
质疑:
1)从廖匡齐母所言,939年战死的为一子,当是廖匡齐,并没提到二子。廖匡图作为文官,即使要去战争前线,也应在外围,战死可能性不大,除非全军覆灭。
2)据《九国志》卷十一,文昭王列传:晋天福(原为复)四年(939年)十一月开天策府以及马希范十八学士李铎……廖匡图、徐仲雅等(《资治通鉴》二百八十二注),可知天福四年十一月才入天策府,若此时已战死,廖匡图如何成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首?
3)据《十国春秋》卷七十三,廖匡图传,“文昭王时选为天策府学士与徐仲雅李弘皋等同在十八人之列居数年卒于官”。
由以上三条可见,廖匡图并非在天福四年战死。因此,《资治通鉴》所记廖匡图死于939年,疑有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