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18禹启世袭,灭桀商汤,周武伐纣,侯列各邦。

(2017-08-21 11:15:25)
标签:

中华字经

分类: 中华字经

A18禹启世袭,灭桀商汤,周武伐纣,侯列各邦。

A18禹启世袭,灭桀商汤,周武伐纣,侯列各邦。

A18-1禹(yǔ):〈名〉象形。小篆字形。本义:虫名。《说文》:“虫也。”一说为龋虫。远古夏部落领袖,姒()姓,名文命,鲧(gǔn)之子。

禹、汤被之矣。(禹、汤()遭受过。传说夏禹曾经遭到九年水灾,商汤曾经遭到七年旱灾。被,遭受。)―― 汉·贾谊《论积贮疏》

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又如:禹功(夏禹治水的功绩);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禹启(夏禹及其子启);禹鼎(大禹铸的铜鼎。象征国家的命运,代表九州,代表中国)

禹域:中国的领土范围

yǔ〈古〉人名。传说是夏朝的第一代君主,他曾治理洪水。

 

A18-2启(qǐ):<</span>动>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本义:,打开。

,开也。――《说文》

经传皆作“啟”

公将啟之。――《左传·隐公元年》

疆埸无主,则啟戒心。――《国语·晋语一》

凡啟塞从时。――《左传·僖公二十年》。注:“门户道桥谓之啟。”

啟户。――《仪礼·士虞礼》

门启而入。――《左传》

启窗而观。――明·魏学洢《核舟记》

不能启口。――清·林觉民《与妻书》

启(啟、啓)qǐ

⒈开,打开,开发,开拓:~开。~封。~地三千里。

⒉开导:~蒙。~示。~发。

⒊开始:~程。~用。

⒋陈述,说明:~事。~告。敬~者。

⒌书信:书~。小~。

[启齿]①开口:难于~齿。②笑。

[启碇]解缆起锚,即开船。

 

A18-3世(shì):<</span>名>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国演义》

世(卋)shì

⒈一生,一辈子:人生一~。只有今生今~,既无前~,也无来~。

⒉父子相继为一世。〈引〉继承:~ ~代代。~袭。~禄。~医。

⒊时代:近~。当~。

⒋全球,天下:~界。~人。举~闻名。

⒌指从先辈起就有交往、友谊:~交。~叔。~兄。

⒍地质年代单位。在""以下,一纪分二、三个"":早泥盆~。

[世风]社会的风气。

[世道]社会的道德风气。

[世故]待人处事的经验(多含贬义):老于~故。

[世面]人世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和斗争情况:经风雨,见~面。

[世纪]历史上计算年的单位。一百年为一~纪。

 

A18-4袭():<</span>名>形声。从衣,从两“龙”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姓。

<</span>量>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

袭(襲)

⒈乘人不备而攻击:~击。夜~。奇~。

⒉因循,继承,照样做:因~。世~。抄~。沿~。

⒊侵入:侵~。寒气~人。

⒋量词。一副,一套:衣服一~。一~被褥。

 

A18-5灭(miè):<</span>动>形声。从水,威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尽也。――《说文》

,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魏。――《战国策·魏策》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

灭(滅)miè

⒈熄,熄火:~火。~灯。熄~。

⒉使不存在:~亡。消~。磨~。毁~。

⒊淹没:~顶。

 

A18-6桀(jié):<</span>名>鸡栖的木桩。

鸡栖于桀。――《诗·王风·君子于役》

小木桩。

城希裾门而直桀。――《墨子》

通“杰”。杰出的人才。

选士厉兵,简练桀俊。――《礼记·月令》

又如:桀俊(才能出众的人);桀士(杰出的人)

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如:桀纣(夏桀和商纣,历史上有名的两个暴君)

<</span>形>通“傑”。特出,高出。

邦之桀兮。――《诗·卫风·伯兮》

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

jié

⒈凶暴,凶悍:~猾。~骜。

⒉〈古〉人名。夏朝末代君主,传说是暴君。

⒊鸡栖的木桩:鸡栖于~。

⒋〈古〉通""。优秀,高出。

⒌〈古〉通""。扛,举:~石。

 

A18-7商(shāng):〈动〉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量)

shāng

⒈买卖,做生意,也指做生意的人:~业。~人。经~。通~。富~。

⒉交换意见,讨论:~量。~议。~讨。相~。

⒊除法中的得数:二除十~五。六被三除~数是二。

⒋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宿。

⒌〈古〉五音(宫~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⒍朝代名。商朝,约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第一代君主是成汤。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之后,又称殷朝(殷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

[商榷(què]商讨,斟酌。

[商标]商品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记号。

[商品]为交换、出卖而生产的产品。

10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A18-8汤(tāng):<</span>名>形声。从水,昜声。本义:热水;开水。

,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

汤(湯)tāng

⒈热水,开水:赴~蹈火。以~沃雪。

⒉烹调时加水汁多的副食:蛋花~。什锦~。

⒊煮食品的汁液:米~。菜~。肉~。

⒋中药汤剂:~药。柴胡~。四物~。

tàng 1.高温物体与皮肤接触而使之产生疼痛感。2.把肉﹑菜放进开水里稍微煮一下就取出来。3.泛指煮。4.用开水或热水浇﹑泡。5.用热物接触冷物使之变暖。6.冲撞;冒。7.搪,抵挡。8.触,碰。9.用同""10.用同""。参见"汤汤儿"11.""。行为放纵。12.""。大。参见"汤禹"13.""。荡涤。

shāng"汤汤"

汤汤∶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歌声》

汤汤∶广大貌;浩茫貌。

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南朝 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

汤汤∶形容非常流利

别人拿上书去,汤汤的背了,号上书,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姻缘传》

yáng 1."汤谷"

 

A18-9周(zhōu):<</span>形>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密也。――《说文》

忠信为周。――《国语·鲁语》

自周有终。――《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

人不可不周。――《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

其藏之也周。――《左传·昭公四年》

辅周则国必强。――《孙子·谋政》

责己也重以周。――唐·韩愈《原毁》

又如:周悉(周密);计划不周;周谋;

zhōu

⒈环绕,循环:绕场一~。~而复始。

⒉圈子,四围:圆~。~围。工厂四~有花草树木。

⒊遍及,普遍:~身。众所~知。

⒋时期的一轮:~期。~年。特指一个星期:~末晚会。

⒌给,接济,救济:~济。~人之急。

⒍完备,全面:~到。~全。~密。设想甚~。

⒎物理学上把物体完成一次振动叫"一周"

⒏朝代名:①周朝(西周、东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256年。第一代君主是姬发(周武王)。

②北朝之一,又称"北周"。公元557-581年。第一代君主是宇文觉。

③五代之一,又称"后周"。公元951-960年。第一代君主是郭威。

[周折]反复曲折,不顺利。

[周旋]①交际,应酬。②对付,打交道。

[周章]①苦心,周折:颇费~章。②仓皇惊慌:狼狈~章。

[周转] ①资金的开支调度使用。②物品的轮流使用。

 

A18-10武(wǔ):<</span>形>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收敛)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span>名>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

wǔ

⒈关于军事或技击的,跟""相对:~将。~装。~器。~艺。~术。

⒉搏斗,殴打:~斗。动~。

⒊勇猛,勇敢:英~。威~。

⒋半步。〈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不过步~尺寸之间。

[武断]凭主观臆想强横作出判断:他太~断。

[武术]中国术,以中国文化(汉族)为基础的、停止()战斗()的技术;是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技术;是物质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带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

中国武术,上武得,平天下;中武入喆(zhé,在双方具备实力中找到平衡。),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A18-11伐(fá):〈动〉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击也。――《说文》

,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

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砍伐。

伐竹取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讨伐,进攻。

fá

⒈砍:砍~。采~。~木。〈引〉敲打:~鼓。

⒉征讨,攻打:讨~。兴兵而~。〈引〉声讨:口诛笔~。

⒊夸耀:自~其功。

 

A18-12纣(zhòu):<</span>名>驾车马后部的革带。

,马緧(qiū)也。从糸,肘省声。――《说文》

车纣,自关而东,周、洛、韩、汝、颍而东谓之鞧,或谓之曲绹(táo,或谓之曲纶;自关而西谓之纣。――扬雄《方言》

商代最末的君主名,史称纣王,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桀纣贵为天子。――《吕氏春秋·功名》。注:“贱仁多累曰纣。”

残义损善曰纣。――蔡邕(yōng)《独断》

以同言楚威王于侧纣之间。――《战国策·秦策》                                                                                                

zhòu

⒈驾车时系在牲口后的皮带子。[纣棍]驾车时系在驴马等尾下的横木。

⒉〈古〉人名。商朝末代君主。

 

A18-13侯(hóu):<</span>名>象形。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箭靶,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

,春饷所射矦也。――《说文》

终日射侯。――《诗·齐风·猗嗟》

射有张布谓之矦。――《小尔雅·广器》

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

张矦。――《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侯弓(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侯,箭靶);侯道(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

诸侯。

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

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周礼·司裘》。注:

hóu

⒈〈古〉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公~伯子男。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王~将相宁有种乎!

⒉泛指达官贵人:~门似海。

⒊箭靶:终日射~,不出正兮(正:靶的中心)。

hòu[闽侯]地名。在福建省。

 

A18-14列(liè):〈动〉形声。从刀,本义:,分。“裂”的古字。分割;分解。

,分解也。――《说文》

古者列地建国。――《荀子》

大袂(mèi)列。――《管子·五辅》。注:“决之也。”

两骖列两服入厩。――《荀子·哀公》。

又如:列断(裂断);列地(列土。分地封侯);列缺(高空中闪电所现出的空隙闪电);列土分茅(古代帝王用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

排列。

列敌度宜谓之义。――《太玄·玄摛》。注:“序也。”

森然布列。――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张筵列鼎。――清·周容《芋老人传》

奇峰错列。――《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liè

⒈排队,摆出,安排:~队。陈~。~入议程。

⒉行列。排成的行(纵行和横行的总称):队~。

⒊分,类:~开。~入。不在此~。

⒋各,众多:~位。~国。~星。

⒌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两~火车。排成三~。

 

A18-15各():<</span>代>每个,各自。

各守尔典。――《书·汤浩》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杜甫《兵车行》

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三元里人民抗英》

又如:各有所长;各个;各自;各众(梵语。各位);各行其志(各人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

各〈副〉皆。

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书·盘庚下》

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各为其上阴。――《春秋繁露》

<</span>形>特别,与众不同。

,异词也。从口攵,会意。攵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说文》

,词也。――《广雅》

亦各,不一之辞。――《诗经》

每个,彼此不相同的:~处。世界~国。~种~样。~自为政。~有千秋。~持己见。

〈方〉特别,与众不同:此人挺~。[自各儿]自己。

 

A18-16邦(bāng):<</span>名>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bāng

<</span>古>诸侯的封国:王此大~。(《诗经·大雅·皇矣》)

②国:友好邻~。

【邦胡】见【板胡】。【板胡】弓弦乐器。音色清脆、明亮、刚健、豪放,富有乡土气息,是地方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又叫邦胡。

【邦交】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建立~。

【邦交正常化】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符合一般的规律和情况。

 

2016-12-11泽红于合永轮批注中华字经,泽红学堂真诚为你服务!

放入博客时间:2017-08-21;最新修改时间:2016-12-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孝和之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