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冰川冻土,沙漠沃壤,木丰树森,岩多滩广。
(2017-08-18 15:51:07)
标签:
中华字经 |
分类: 中华字经 |
A07冰川冻土,沙漠沃壤,木丰树森,岩多滩广。
A07冰川冻土,沙漠沃壤,木丰树森,岩多滩广。
A07-1冰(bīng):<</span>名>《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又如:冰扳(冰镇);
冰bīng
1.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
2.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糖。~晶石。
3.使人感到寒冷:~手~脚。
4.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上。
5.洁白明彻:~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冰川]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雪线以上是冰川积累区,以下是冰川消融区。按其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20多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11%,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9%;
A07-2川(chuān):〈名〉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 川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
川chuān
⒈水道,河流:~流。百~归海。
⒉平原,平地,山间或平原间平坦而低的地带:米粮~。平~(也指平地的河流)广野。
⒊四川的简称:~芎。~盐。入~。
⒋[川资]旅费,路费,盘缠。
【川鼻草约】或【穿鼻草约】清朝钦差大臣琦善私自与英国代表签订的卖国条约草案。1841年1月20日,与英国代表义律在穿鼻会谈时订立。主要内容为:中国割让香港,赔款6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等。清政府得知真相后,逮捕琦善,不承认此约。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由高腔、昆腔、胡琴戏、弹戏和灯戏,种声腔综合而成。剧目和音乐均以高腔最丰富。
【川流不息】像河水般流动不停。多用于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川藏公路】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公路。全长2413公里。1954年通车。沿途道路曲折,先后翻越14座大山和跨越12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对西藏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A07-3冻(dòng):<</span>动>形声。从仌,东声。本义:结冰。
冻,仌也。――《说文》
壮冰曰冻。――《风俗通》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风掣红旗冻不翻。――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又如:冻柱(冻住);冻浦(结了冰的河川)
受冻;感到寒冷。
夜冻寒。――《管子·五辅》
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冻草(使草受冻);冻树(寒霜凝结在树木上);冻笔(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
冻<</span>名>厚冰。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又如:冻合(冰封);冻冻(冰);冻轮(冰轮);冻雪(冰雪)
冻 dòng
①(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肉。
②汤汁类凝结成半固体:肉~。
③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脚~了。
【冻土】指温度在0℃以下,因冻结而含冰的各种土石层。按保持时间可分为暂时性冻土、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在地球上的分布约占陆地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苏联和加拿大。
冻dōng 1.见"冻雨"﹑"冻冻"。
A07-4土(tǔ):〈名〉象形。本义:泥土,土壤。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土tǔ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壤。沙~。泥~。粘~。积~成山。
⒉地域:国~。领~。
⒊故乡,本地的:~籍。~话。乡~。年老思~。~生~长。
⒋民间生产的,出自民间的:~产。~布。~专家。
⒌不开通,不时兴:~头~脑。~里~气。
⒍五行(金木水火~)之一。
⒎[土著]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②世居本地的人。
⒏[土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⒐[土家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土豪:本是汉语中固有词语。在20世纪上半叶,特指有财有势横行乡里的地主恶霸。今日之“土豪”源自网络,最初用于吐槽在网络游戏中“无脑”消费人民币的玩家,后来又泛指现实社会中富而不贵的群体。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很土的富豪”,他们大多文化较低,品位不高,极其富有,有的还酷爱炫富。人们对“土豪”的态度,也不是一味地鄙视,而是既排斥又羡慕。“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句广为流传的调侃语,最能反映人们对“土豪”的心态。
A07-5沙(shā):〈名〉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
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
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
红壁丹沙。――《楚辞·招魂》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
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
沙shā
⒈沙子,砂子,极细碎的石粒:~石。~滩。泥~子。
⒉像~子的:~糖。~布。红豆~。
⒊声音发哑(不清脆、不响亮):~哑。~声。
沙shà淘汰,使清除:~汰。将豆里的石子~掉。
沙suō 1.通"娑"。婆娑。谓盘旋飞舞。
A07-6漠(mò):<</span>名>形声。从水,莫声。本义:沙漠。
漠,北方流沙也。――《说文》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又如: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区);漠野(我国北方沙漠地区)
漠<</span>形>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
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庄子·知北游》
冷淡,不关心。
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漠如(犹漠然。冷淡,不关心);漠置(漠然置之);漠尔(轻视,不在意)
通“寞”。空
漠mò
⒈地面为沙石覆盖,干燥缺水,不生植物或植物稀少的地区:沙~。大~。
⒉寂静,无声,冷淡,不关心:寂~(又写作"寂寞")。~然置之。~不关心。
⒊[漠漠]①空旷而寂静:~ ~大草原。②形容云烟密布:~ ~的烟雾。
A07-7沃(wò):<</span>动>形声。从水,夭声。本义:把水从上浇下。
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论衡·偶然》
又如:沃盥(浇水洗手);沃酹(以酒浇地而祭奠);沃漏(以沸水浇灌漏壶);沃醊(以酒浇地而祭祀);沃雪(以热水浇雪。比喻事情极易解决);沃馈(以酒食祭奠);沃洒(浇洒)
大水量的灌溉。
沃,溉灌也。――《说文》
决白马之口以沃魏氏。――《韩非子·初见秦》
又如:沃濯(浇灌);沃灌(浇灌);沃流(可供灌溉的水流)
启沃,竭诚忠告。如:沃心(使内心受启发);沃言(沃心之言);沃然(受启发而领悟貌)
荡涤;洗濯。
沃wò
⒈土地肥:~土。~野。肥~。
⒉灌溉,浇水:~田。以汤~雪(汤:开水。开水浇在雪上,雪即溶化。〈喻〉轻而易举,必然成功)。
A07-8壤(rǎng):<</span>名>形声。从土,襄声。本义:柔土,即经耕作的土地,土壤。
壤,柔土也。――《说文》
凡穿地四尺,为壤五尺,为坚三尺。――《九章算法》。按,息土曰壤,筑土曰坚。
厥土惟白壤。――《书·禹贡》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论衡·率性》
又如:壤坟(柔细肥沃,适于耕种的土地);壤芥(泥土和小草);沃壤
泛指泥土。
夫太山不辞壤石。――《说文·尊贤》
又如:霄壤;壤力(地力);壤未(地下);壤水(地下水;泉水);壤室(土室;土屋);壤陛(土做的台阶);
也指一般的土地。
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李
壤rǎng
⒈松软的土:沃~。〈引〉土地:~界。土~。
⒉地:天~之别。
⒊〈古〉通"穰"。丰收:丰年~ ~。
壤ráng 1.通"穰"。丰收。
A07-9木(mù):<</span>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魏学洢《核舟
木mù
⒈树:栽植树~。封山育林,禁止伐~。
⒉指木料,砍下的成材的树:~头。~材。
⒊用木料制成的:~器家具。~牛流马。
⒋质朴,朴实:此人~实。
⒌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嘴唇发~。
⒍棺材:寿~。行将就~。
⒎五行(金~水火土)之一。
A07-10丰(fēng):<</span>名>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zhì)。
豐,豆之豐满者也。――《说文》
饮酒实于觯,加于丰。――《仪礼·公食大夫礼》
蒲草。
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书·顾命》
地名
周国都名 [Feng capital]。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秦沛县之丰邑,汉置县 [Feng county]。今江苏省徐
丰(豐) fēng
⒈富,盛,多,大: ~盛。~硕。~富多彩。~衣足食。~功伟绩。
⒉容姿美好:~姿(也写作"风姿")。~采(也写作"风采")。
A07-11树(shù):<</span>动>形声。从木,尌声。本义:栽树。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种植。
树,种也。――《广雅》
树(樹)shù
⒈木本植物的总称:~木。六棵大~。松~。柏~。植~造林。
⒉种植,栽培,培养:~植草木。十年~木,百年~人。
⒊竖立,建立:~立。~雄心。~新风。独~一帜。
⒋量词。株,棵:种甘桔千~。
A07-12森(sēn):<</span>形>会意。从林从木。本义:树木丛生繁密。
森,木多貌。――《说文》
林多木长貌。――《字林》
弹言鸟于森木。――左思《蜀都赋》
又如:森标(树丛的顶端);森木(高耸繁茂的树木);森沉(林木繁茂幽深);森阴(林木幽深繁密);森萃(茂密);森朗(繁密而又清朗)
满;罗列。
其中戈矛森聚,京露其颖。――《聊斋志异》
又如:森布(繁密排列);森聚(聚集,密集)
众多,众盛。
森奉璋以阶列。――杨雄《甘泉赋》
百神森其备从。
森sēn
⒈树木多而且密:~林。〈引〉众多:~罗万象。林木~ ~。
⒉寂静阴暗可怕:阴~ ~的地下室。
⒊[森严]严肃整齐:壁垒~严。
A07-13岩(yán):<</span>名>形声。从山,严声。“岩”为会意字。从山,从石。本义:高峻的山崖。
嵌岩窦穴。――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高岩峭壁。――宋·沈括《梦溪笔谈》
植土龛(kān)岩。
又如:岩电(山崖间的闪电);岩阿(山崖旁边凹下的地方);岩徼(jiǎo)(山崖边远的地方);岩下(山崖之下);岩饰(岩壁上的雕饰)
山峰。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楚辞》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高山.
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鲍照《登庐山诗》
又如:岩岫(山崖峰峦);岩隈(深山曲折处)
石穴,石窟。
岩(巖、喦)yán
岩:岩石的简称,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一般是固态,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天然玻璃质或生物遗骸所组成,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根据形成岩石地质作用可把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⒈高峻的山崖:千~万转路不定。
⒉险峻,险要:~阻。
⒊岩石,构成地壳的石头:山~。花岗~。火成~。
岩niè 1.地名。
A07-14多(duō):<</span>形>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说文》
多,众也。――《尔雅·释诂》
何多日也。――《诗·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众多士子);多感(多谢,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许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许多);多花(方言。许多);多许(多少)
多duō
1.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兴(xīng)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
2.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
3.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
4.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
5.相差的程度大:好得~。
6.表示惊异、赞叹:~好。
7.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
8.表疑问:有~大呢?~会儿?
9.姓。
A07-15滩(tān):〈名〉形声。从水,难声。本义:河道中水浅流急多沙石的地方。
却放轻舟下急滩。――《唐崔道融溪夜诗》
滩,水滩。――《广韵·平声寒韵》
按,“滩濑”的“滩”是后起字,是“湍”的音转。又如:滩燀(水中沙滩);滩碛(浅水下的沙石滩);滩声,滩响(水激滩石发出的声音)
滩头。指江、河、湖、海边水涨淹没、水退显露的淤积平地。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唐·岑参《江上阻风雨》
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等级。
这种奴隶叫作“三滩娃子”。滩是等级的意思。管家娃子为头滩,普通娃子为二滩。
滩(灘)tān
⒈江、河或海边泥沙淤积的平地。也指水中的沙洲:河~。海~。沙~。
⒉水浅、多石、流急的地方:险~。
⒊量词:一~血。
4.[滩簧]流行于江苏、浙江等地的一种唱腔。
A07-16广(guǎng):<</span>名>形声。从广,黄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按:“广”和“廣”本不同义:是两个字。“广”,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现在“广”是“廣”的简化字。本义:宽大的房屋,四周无壁的大屋。
广,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朱骏声曰:“堂无四壁者。秦谓之殿,所谓堂皇也,覆以大屋曰广。”
天子之堂广九雉。――《尚书大传》。注:“荣间相去也。”
居天下之广居。――《孟子》
是求马于唐肆也。――《庄子
广ān
⒈小寺庙。多称尼姑居住处:~堂。
⒉圆形的草屋。"厂"多见于人名。
广(廣)guǎng
⒈宽度:长四十米,~二十米。
⒉宽,阔,大,跟"狭"相对:宽~。~阔。~大。平原~野。[广泛]普遍,范围广:~泛阅读。~泛流传。
⒊多:大庭~众。学识~博。
⒋扩大,扩充:电视~播。推~良种稻谷。
⒌[两广]广东、广西。
⒍[广袤]指土地面积。东西距离为广,南北距离为袤。
⒎[广漠]广大望不到边际。
广yǎn 1.依山崖建造的房屋。
广guàng 1.兵车。亦指三十乘兵车。2.军队的左右翼,亦各称广。3.横。4.直径。5.量宽度。
广kuàng 1.通"旷"。开朗,旷达。
广guāng 1.通"光"。光明;明亮。
2016-11-28泽红于合永轮批注中华字经,泽红学堂真诚为你服务!
放入博客时间:2017-08-18;最新修改时间: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