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V29印堂穴(督脉穴)

标签:
穴位 |
分类: 中医 |
GV29印堂穴(督脉穴)
穴位名称:印堂穴
印堂穴又名曲眉穴。印堂穴是人体三大经络的汇集之地。分别是:起于内眼角的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旁的足阳明胃经;从印堂正中穿过的任脉。膀胱经主宰人体的阳气,胃经主宰血气,任脉则主宰人一身之阴。印堂汇集了人的阳气、血气、阴气,所以它的状况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关联。
穴位编号:GV29
穴位所属经络:督脉穴
穴位功能:失眠、健忘、癫痫、眩晕、鼻出血、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治疗高血压、失眠、鼻炎、感冒精神乏力等作用。
本穴有安神定惊、醒脑开窍、宁心益智、疏风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1、治疗头痛、头晕、前头痛、目眩、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疾病等
治慢性胃炎针灸印堂穴中脘穴
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大多数病人常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常常并不一致。慢性胃炎可由于治疗不规范、不彻底甚至不合理等,造成患者病情时好时坏,症状时轻时重,迁延难愈,给许多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带来长期、很大的痛苦和精神折磨。
取穴:印堂穴、中脘穴。
治疗方法:印堂穴常规针刺,平补平泻手法即可,每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中脘穴则百笑灸一柱(重庆百笑灸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相当于隔物灸的专用器具)
体会:慢性胃炎虽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治疗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许多患者病情迁延日久,但改善症状往往都不容易。印堂穴是平衡针灸中治疗胃炎的专穴,单一使用对许多慢性胃炎患者减轻症状、加速病情恢复就有很好的疗效,中脘穴为腑会,且为胃之募穴。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而古人早就告诫说中脘穴“凡六腑疾患,皆可酌情取用”。笔者体会,西北之地,高寒阴湿,慢性胃炎患者中,以辨证为虚寒证型的为主,百笑灸取“寒者热之”之意,且具有安全易用、热力稳定、均匀、时间恒定、易于掌握、便于推广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经过培训后患者或家属就可安全、方便使用,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穴位位置:在前额部,两眉毛内侧端的凹陷中。两眉头连线中点处。
配伍:高血压:印堂配曲池、足三里、丰隆。
印堂穴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治疗目痛;
印堂穴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治鼻塞;
印堂穴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治鼻渊;
印堂穴配太阳穴、风池穴治头痛;
印堂穴配攒竹穴治头重;
印堂穴配丝竹空穴、头维穴治眩晕;
印堂穴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合谷穴治中风不省人事;
印堂穴配支沟穴、足三里穴治产后血晕。
注1:疔[dīng]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呈小结节,并可逐渐增大,呈锥形隆起。继而中央变软,出现白色小脓栓。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颜面部疖、痈。其特征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之状。该病病情变化迅速,易成走黄危证。颜面部疔疮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如生在眉心的,叫眉心疔;生在眼胞的,叫跟胞疔;生在鼻部的,叫鼻疔;生在迎香穴的叫迎香疔;生在人中的,叫人中疔;生在人中两旁的,叫虎须疔;生在口角的,叫锁口疔;生在唇部的,叫唇疔;生在颏部的,叫承浆疔;生在地角穴的,叫地角疔等。
一穴多用:
1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印堂,每天坚持,能治疗头晕、失眠、健忘、各种鼻病。
2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
取穴时用左手拇,食两指将印堂穴局部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快速由上向下(鼻尖)方向平刺0.5寸左右。施捻转提插手法,针感以局部酸胀或向鼻部放散者为佳。可用艾灸、埋针、透刺、三棱针点刺出血等法。
注意事项:
穴位图:
http://s12/mw690/006N8TgIzy7cSSYvoNRfb&690
http://s5/mw690/006N8TgIzy7cSSYM4PG94&690
http://s6/mw690/006N8TgIzy7cSSZmps915&690
http://s1/mw690/006N8TgIzy7cSSZLrri20&690
http://s13/mw690/006N8TgIzy7cST02S0Q9c&690
2015-11-06泽红于烟台
放入博客时间:2015-12-16
最新修改时间:201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