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一章空中生妙有(“无”的用处)

(2017-05-07 07:48:18)
标签:

泽红谈道德经

分类: 道德经易经庄子

第十一章 空中生妙有(“无”的用处)

第十一章  空无才能起妙用

1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2埏埴(shān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3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释说明:

1三十有版本为:卅()。毂gǔ车轮中心的圆木。当:在。无:指车的空间之处。

2shān同挻,制陶器,揉、捏。埴zhí黏土。

3凿:指开凿窑洞。户:门。牖yǒu窗。

4有:是物体形成的条件。利:便利,世间的方便法。无:才是物体功用之所在。

 

【译文】三十根辐条共同支撑着车毂,那车的空间,才是车的功用。揉搓黏土制成器具,那器的空间,是器的功用。开门窗凿窑洞为居室,那居室的空间,是居室的功用。因此,是物体形成的条件,才是物体功用之所在。

 

空海妙解:

用各种材料,做成一辆车子,车上必留有空无的空间。如此,这辆车子才能使用。(如无“空无”的空间,此车无法装东西。)   

用陶土做成各种器皿,其器皿必留有空无的空间。如此,此器皿才能发挥作用。

    建造一栋房子,必须有门窗与空无的室内空间。如此,这栋房子才能正常使用。

所以大家要知道:各种有形有相的材料,只是一种便利;我们真正要用的是空无的空间。“空无”才能起妙用。

 

河上公章句:无用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古者车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孔,故众辐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治国者寡能,摠(摠 zóng 同总)众弱共使强也。当其无,有车之用。无,谓空虚。毂中空虚,轮得转行,轝中空虚,人得载其上也。埏埴以为器,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为饮食之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器中空虚,故得有所盛受。凿户牖以为室,谓作屋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言户牖空虚,人得以出入观视;室中空虚,人得以居处,是其用。故有之以为利,利,物也,利于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坏,腹中有神,畏其形亡也。无之以为用。言虚空者乃可用盛受万物,故曰虚无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无与有之妙:

琢磨《道德经》所列举的这三个例子,或许能让偏爱“我有”、“我拥有”的我们脑洞大开,由此放下“我执”的束缚,进而掌握用“无”的奥妙,也许就能收放自如、受用无穷了。《道德经》仅仅列举三个同类的例子就试图证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普遍真理,但世界上的万物,用处并不都在于围聚成某个空间,例如菜刀用来切菜,就与围聚空间没有关系,至少是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又如何理解用“无”呢?

有为体,无为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有无与体用的必然联系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物既成其“体”之“有”,就必然蕴涵着可以为“用”之“无”,问题只在于“体”之“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用”之“无”要靠智慧去体悟。例如菜刀,最好用的无疑是最锋利的,而最锋利的无疑是刀刃最接近于“无”的。用刀的诀窍,则如《庄子》笔下的庖(páo)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牛的关节处自有空隙,刀刃又接近于无,以接近于无的刀刃游走在空隙之间,大概算得上用刀的艺术境界了。

 

泽红感悟:

1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无能生有,无长天赋。空能生妙有,因为有空,才能够起妙用。

2目的是要空,而不是物质本身,精神层次更重要。这里的空也不能机械的理解为空间,“有”是物质层面的,“无”是精神层面的。这样理解视野就开阔了。

3别看重器具本身,无需攀比。从物质层面提升到空无的世界,到达精神层次的世界。

4清楚知道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表象的目的,而不是暂时的目的。现在人追求名牌,讲究外形而非实用。

5 留出空间是一门艺术,中国画善于留白,而不是画得满满的。最有智慧的城市规划是留有许多空地,慢慢规划慢慢发展,而不是一次性把所有地推平,盖上高楼,过几年后又觉得不适合,推倒再盖,这就是瞎折腾。

人生也需要留出一些空来,忙碌的人生有时反而没有价值,人要经常停下来,思考反省自己。

6生命是空的(有食管胃肠子等),有空才能进食,获得营养。心太满就累,心要归零、清空,彻底放空,人就可与天之道接近,更容易产生灵感,甚至与外星人接触。禅修也是让心空虚、清静。

7无永远比有要宽广得多,深刻得多。做学问有一句话,叫:“说有易,说无难”,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东西你要说它是存在的,只要找到文字记载或考古出土的证据就可以了,可是一个东西你要说它不存在就很困难了,因为即便它已经失传,不复存在了,焉知哪一天考古发掘就出土了这么个东西。我们知道的东西很少,而不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多。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人的存在非常短暂,跟宇宙相比只是沧海一粟,而世间的知识太丰富了,无穷无尽。要懂得这个道理才能谦虚进步。对于修身治国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说话做事情一定不能说得太慢、做得太足,否则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从“天地不仁”到“圣人不仁”,正说明了空虚处才能生物,治国也必须空虚无我,才能够做到无私无执。修行的时候也是这样,首先必须虚己,心中不要有任何东西,这样打坐炼气才能发生作用,否则无论怎么修行都不会有效果。

 

 

2017-05-04泽红于烟台作,放入博客时间:2018-08-18最新修改时间:2017-1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