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文学西游记书评 |
分类: 品评西游 |
唐僧西行取经,历经万水千山,遭遇千难险阻,可谓费时费力,劳心劳神,受苦受难。
以路程来说,从长安到灵山,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以国度来说,历经九国三府,包括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儿国、祭赛国、朱紫国、比丘国、灭法国,抵天竺国界,又过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才达目的地灵山雷音寺。
以时间来说,出发时是贞观一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唐僧时年31岁;回来时是贞观二十七年,历时十四年,唐僧已是45岁。
当初出发时,玄奘曾向唐王说只消三年就可取回真经,不成想却费了十四个年头,且这十四载光阴全耗在了去路上。
那么,问题来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个个会腾云驾雾,那些妖精动不动就能一股风把唐僧摄去,为什么他们就不能驮师父驾云去灵山取经呢?
这也是许多人好奇的问题,尤其是孩子们看了《西游记》后一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个问题在原著中早有交代了。
沙悟净占据流沙河为王,唐僧过不去了。八戒新收为徒,他既通水性,便潜入河中和老沙大干一架,刚把他引出水面,不料师兄性急,跳上去劈头就打,把老沙又吓回水巢中去了。
如此怎么过河?老猪埋怨师兄,跑去向师父告状。眼看天晚,师父愁眉不展。悟空便劝师父宽心,要给他化斋去,待吃饱睡足,明早再战。
唐僧无奈,坐在崖坎上,屁股还没暖热,悟空却化了一钵斋饭回来了。师父见他这么快,便问他何不去向那献斋人家讨个过河之策。
师父这话,把徒弟逗乐了,“那人家离此可是有六七千里路,问他有个屁用?”
呆子一听,就嚷嚷开了:“师兄这不是在说谎么,这么远的路程,怎么会往返得这么快?”
他此前虽闻过师兄恶名,却和他无什么交集,哪里知道猴子的筋斗云一翻就是十万八千里,简直比流星还快!
悟空趁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说这点路,只是把头点一点,把腰扭一扭的事,而更远的路,一个筋斗也就到了,有何难哉!
八戒虽被悟空叫作呆子,其实一点不呆,还最爱挑事。见师兄这么说,就质问他为何不把师父驮过河去?何必要滞留在此受这妖怪的气!
师兄来劲了,反问呆子也会驾云,自己怎么不驮。八戒就辩解,自己驾的是普通的云,哪有师兄的筋斗云快,续航里程远!
两个就这样争得面红脖子粗,而悟空毕竟通晓事理,说出了原委:
师父是肉眼凡胎,重似泰山,像妖魔那样作法弄风将师父摄走,自己也会,但只能拖地而走,到不得高空中。关键是,佛祖让师父亲自去取经,就是要他穷历异邦,历经劫难,如若心诚不悔,才能超脱苦海,功业圆满。
作为徒弟,只能齐力保护师父,却替不得他走路,也替不得他苦难。就是自个腾云驾雾去灵山,如来也不肯传经,因为咱不是金蝉子转世,也不是唐王钦赐取经的圣僧。
呆子听了师兄这番高见,有如醍醐灌顶,再也不敢聒噪了。
菩萨随后让惠岸助他们收了沙僧,兄弟四人终于聚齐。而唐僧在胆战心惊中度过5040个日夜后,终于取得真经。
这时,唐僧已经成佛,身轻体健,就能像徒弟一样驾云而行了。从灵山带真经回长安,又返回灵山受职,往返都是驾云,连同途中停留时间,才用了八日。加上这八日,整个取经耗时正是一藏之数。
为何不能驮师父驾云去取经?这下明白了吧,正如悟空所言:“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文|纤云涵月
注|配图来源于网络;文章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