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赏花灯,我恍然又回到了童年

标签:
文化育儿情感花灯童年 |
分类: 游记怡情 |
带着孩子赏花灯,我恍然又回到了童年
文/纤云涵月
“哇,好漂亮啊!”
女儿一边嚷着,一边蹦蹦跳跳向前跑,妻子赶紧追了上去。
“爸爸妈妈,你们快看!”
打眼望去,不远处的花灯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形状各异,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在灯光的交相辉映下,五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好壮观的西安城墙灯会啊!
“劳驾快过,让我们照个相!”类似的声音不时传来。人们摩肩擦踵,说说笑笑,争相在一盏盏、一座座花灯前拍照留念。
“好啊,等人家照了,你抓紧去站好!”
“咔嚓”一声轻响,“唉,不对,把别人大头照进来了,再来一张。”妻子双手持着手机,喊话指挥着女儿,“站好,耶!OK!”
“宝贝,你看这三个字是什么?”
女儿听到我的问话,走过来拧身一看,“啥子牛,这第一个字我不认识,一个‘子’,一个‘需’,念什么呀?”
“这个字念rú,‘孺’就是小,小孩子的意思。”妻子拉着她手说。
“鲁迅先生有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牛’就是比喻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今年是牛年,所以牛的花灯特别多,你看牛只知道埋头干活,从来不求回报,这种精神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啊,这头‘孺子牛’还喘着气,太可怜了!”女儿说着,小手指向旁边一头牛,奔了过去,“这是一头什么牛,哦,‘拓荒牛’,这才可爱呢,你看它牛角抵着,多么威武!”
“这……”看着她还没有牛腿高的身影,我和妻子都笑了。
“爸爸妈妈,你们站到这儿,我给你们合张影!”
“好啊!手机给你。”
“哎呀,靠近点,喊‘茄子’!”
“茄子!”
“好啦,你们是‘拓荒牛’!”女儿神气活现地喊道。
赏花灯的人越聚越多。平视前后,黑压压的人影在花灯间往来攒动。仰头而望,一轮带有豁口的玉盘,静静地悬在半空,像是在监视着地面上人群的一举一动;薄雾似的银辉洒下来,又像是在为人们助兴。
“好,我最喜欢这头老黄牛,咱俩好,照呗!”我站到老黄牛身前,对着女儿的镜头,微笑着说,“爸爸小时候,家里就养了一头老黄牛,我跟它可是好朋友呢。”
“是呀,小时候爸爸常常放牛,给它割草吃。它全身棕黄色,有点脏兮兮的,虽然并不好看,但它犁地、拉磨、拉车,家里所有重体力活都靠它干。爸爸还常常骑着它玩呢,它陪了我十几年呢。”我拉着她手边走边说。
“那这头牛后来呢?”
“后来?后来它老了,干不动活了;农活也渐渐有机械代替,不需要它干了,爷爷就把它杀了卖肉了。”
“啊呀,好可怜!”女儿握着我的手,似乎紧了紧。
“不过,爸爸每年都有花灯玩。”
“是像这样的吗?”
“不——不——很简单的,农村里讲究送花灯,小孩子从生下来一直到十二岁,外爷要整整送十二年花灯呢。”
“那是什么样的花灯?”
“外爷起初送我的,我都记不大清了。但爸爸记得外爷去世后,大概从像你这么大年纪,你爷爷每年都给爸爸做花灯,爸爸属牛,他就给我每年做一个小牛模样的花灯,让我从大年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七八,天天拉着玩儿。”
“爷爷做的这花灯,能拉着跑?”
“是啊,爷爷给这牛灯下面装了四个圆木轮子,牛身用竹条编织拱起来,牛头上还安有两个尖角,外面用红色或白色的纸张糊起来,再点缀上其它色彩,脊梁上开一个方形的口,里面堆上蜡烛,点燃了,红彤彤的。”我有点得意,乐此不疲地说,“爸爸用一根绳子拉着,满村道跑,和其他小朋友比赛,看谁的灯好看,谁的灯跑得快,谁的灯不怕撞。比起你们现在买的各种花灯,那才叫真好玩呢!”
“爸爸,爸爸,那你也给我做一个花灯,求求你了!”
“唉呀,这个爸爸可做不了,没材料,也没时间啊!”
“小气!”女儿有点怏怏不快了。
“宝贝,明天带你买一盏花灯,由你自己选,好不好?”妻子安慰道。
“不要,每年买的灯,我都不喜欢。我属兔的,是不是?得要一个小兔灯。”
“宝贝,你看那儿还有好多动物造型的灯,那不是玉兔嘛,我们快过去看看!”
我边说边走,不经意间抬头看了看天空,突然发现,头顶上的月亮周围出现了几颗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文:纤云涵月
注:文章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