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园老师送“锦”“礼”,这股歪风何时止?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儿童教育 |
又到了岁末年初,寒假要来临了。孩子在上幼儿园的家长们,似乎又要犯愁了。即便你的孩子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想必你也曾经为此犯愁过。
每天早晚送接孩子上下幼儿园,你总会看到一面面鲜艳的锦旗被家长们捧着送进了校园内。
每天你从幼儿园门口经过,你也总会看到校园内的醒目位置上,一面面锦旗或挂或搭,被陆陆续续展览了出来,蔚为壮观!
其实,为老师送锦旗这样的举动,岂止每年放寒假前才有?学期内的任何时候,都可能会看到这种现象。只不过每逢寒暑假,或者教师节前,这种现象集中爆发了而已。
你瞧,这当口,家长微信群里就异常活跃了。那几个被老师指定的家长代表,看着人家班级都在“行动”,他们“头疼”了几日,坐卧不安后,终于也行动了起来。
他们在群里发起了倡议:“学期临近结束,为了表示感谢,经家长委员会商量,决定给班级老师赠送一面锦旗,另给每位老师赠送一份礼品,制作和购买费用合计X元,按全班孩子人数均摊,每位家长需缴纳X元。本次费用自愿参与缴纳,限明天下午六时前转给某某家长。”
率先响应的就是个别家长代表了:“应该的”,“老师把咱们孩子管教得多好”,“我们应该表示感谢”,“支持”……
一阵寂静之后,紧接着就有人转钱了。此后这一两天,群里便陆续传来“钱已转,请查收”“收到,感谢支持配合”类似的消息。
到得最后,这几个家长代表还不忘通报一声:“已有50位家长缴纳,还差两位!”
……
即便你有什么不情愿的,结果是,大家最终都缴了钱。
接下来便是这样的通知:“明天早上8时整,请各位家长在园门口集合,一起给老师赠送锦旗和礼品。”
于是,翌日校园里便出现了浩浩荡荡的家长队伍。老师在教室接纳锦旗和礼品,自然是一阵感动,“谢谢……谢谢!”连声价的道出。
而这面锦旗很快就会被拿去,挤进“同伙”的队伍,一同被展览了起来。
这下,老师高兴了,学校增光了,家长心安了——多么皆大欢喜的事情!
曾记何时,我们的校园是一片纯净的圣地,我们的老师是一个个无怨无悔的园丁,我们的家长也是一个个安心自若的后盾。可是,不知不觉间,这些年来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三角关系”,似乎不那么稳定,似乎不那么和谐,似乎走了点样子!
几年前,曾听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朋友说过,园里会为得到锦旗的老师每人奖励一百元。甚至有的老师为此,要求家长为其赠送锦旗。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幼儿园都会对老师有这样的奖励政策。但是,分明这样的现象,如今是愈演愈烈了。
回想前两年自家孩子上幼儿园时,从小班开始,学期末便以家长集体名义向老师赠送锦旗,还会送鲜花和其它礼品。这样竟然成了惯例,三四年下来,每个学期都要送。起初一次只向家长收二三十块钱,给三位老师送一面锦旗,每人还送一张二百元的购物卡。到毕业时,这费用已经涨到了六七十元每人,给老师的锦旗每次照送不误,而礼品卡的标准却是直线上升,最后竟而达到五六百元了。
当然,还有家长是以个人名义,独自向老师赠送锦旗的。至于自个给老师送“礼”,那自然也是大有人在的了,甚至有的数目不菲。
当然,家长们有的会说,我们“不差钱”!
但是,老师们就“差钱”吗?
作为一份职业和份内工作,我更愿意把老师往好的方面想——老师们培育孩子、教书育人,他们未必都希望家长们给自己送点什么。
倒是我们的家长们,如今舐犊心切,好像不给老师“表示表示”、“意思意思”,他们就不会善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形中一天天、一期期、一年年,就这样助长了这股歪风邪气。
祈求靠老师的“特殊照顾”,而让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材,无异于痴人说梦。感谢老师可以有多种方式,怎么非得要靠送“锦”“礼”呢。
信任老师,首先得从每一位家长做起。
何时家长给老师送“锦”“礼”这种现象少了,绝了,我们的孩子才可能收获更真实的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