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春节 |
分类: 原创散文 |
又是一年年关时。农历戊戌(狗)年还没怎么过,己亥(猪)年就如期而至。真是一年快似一年啊!
你看:大街小巷,市政工人早已忙着张灯结彩;小区内外,物业人员正在装饰打扮;超市商场,顾客如涌正在置办年货,到处一派迎接新年的盈盈气象。可是,怎地常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呢?
过年讲的是家人团聚。现今,立体便捷的交通工具和殷实的生活,大大缩短了我们回家的行程,也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过年方式。有的人开着私家车回老家过年,有的人托家带口出游,有的人则全家聚在酒店里共飨年夜饭。为了过一个团聚祥和的春节,中国人上演了全球最大的人流迁徙潮。
小时候,我们盼着盼着过年。因为过年了,我们可以穿平时穿不上的新衣服,可以吃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还可以跟着大人去走亲访友,挣个两毛呀五角的压岁钱,便已十分欢喜,回来攒到一起作为自己的零花钱。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平日里就吃香的穿好的,家长视若至宝,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他们已经没有了我们儿时对“年”的那种渴望。常听人说,现在吃的肉没有小时候那种唇齿留香的味道,我也深有体会,但这难道完全是肉品质的缘故吗?也不见得,假若我们现在像过去那样一年间平常吃不上肉,过年这几天再吃,还能尝不来肉香味吗?
年轻时,每逢过年回家,总是十分头痛。天还黑咕隆咚的,便要动身赶到长途汽车站,去挤入密密麻麻的大厅中排队买票,而排多半天队后却买不到票也是常有的事。记忆最深的一次,是那一年我们一行几个乡党同学回家,好不容易于中午十二点才坐上了班车,不料在秦岭山里,因下雪交通受阻,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排起了长龙般的车队,本来四个小时的车程,却耗了我们三倍多的时间,待到达老家县城,已是次日凌晨了,又冷又饿的我们只好到一个同学父亲的单位混了一宿。而今,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回老家了,可是也许好多人和我一样,却常常没时间回,就是过年这七天假,也是匆匆地回,匆匆地来,反倒是在家里和父母聚的时间比先前要少了。
农历新年的传统是要走亲戚,可是近年来,亲戚间相互走访拜年似乎也成为了一种负担。我们宁愿躺在家里睡大觉,也不太情愿去走亲访友,即便去,也是快去快回,形式走到而已。整个社会的人情味似乎在渐渐淡漠。
过年过的是热闹。这几年,城里禁放鞭炮了,一下显得冷清了许多。而乡下,除夕晚上的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地响到大年初一清晨。小时候,我们村子过年演电影,从初一晚上一直演到十五晚上,而且每天中午,锣鼓便敲打了起来,村委会召集一帮爱好者天天排练,到元宵节进行各村的舞狮子耍社火比赛。当然狮子还会耍进一些修建新房的人家和学校、卫生院等单位贺喜,那领狮子的老者手持铃铛,左摇摇右晃晃,扯开嗓子喊道:“狮子头上八个宝!”其余人众齐声应道:“好!”那情景真是热闹。可是这些年,这些活动都绝迹了,只有大年初一,村委会请个演出团搞个联欢演出,可是看的人竟是些老弱妇女,年轻人都钻进麻将馆里去了,到底是冷清了不少。而城市里,可以选择的消遣方式则多了,看电影,逛庙会,参观旅游,远近景点却是人满为患,热热闹闹。
时代不同了。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我们平常的生活变好了;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我们社会的文化丰富了;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我们处世的心态不同了;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我们过节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了。
2019,金猪纳福,新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