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彰有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会并做讲座

共研思政一体化
共话成长大问题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为聚焦思政课整体效能提升,凝聚“大智慧”、培育“大师资”、形成“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形成“大合力”,积极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三进”工作,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为“大思政课”建设赋能,解读课标之问,解答教研之困,2023年7月11日至15日,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第六届德育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在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共同举办,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的600余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相聚松山湖,共研思政一体化建设。江宁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彰有老师率工作室成员朱侗福、左德秀、戚昊苏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在会议上作了《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关键:抓好三个节点》的讲座。




7月12日,研修活动聚焦“高质量研究引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王国芳和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分别就“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与内在逻辑”“一体化思政课题研究的方向路径与关键”作主题报告,深刻探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政策逻辑、课程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方向,并指出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进路。晚上的“‘思政课’如何大起来”论坛,下设“‘大思政’价值探析”“‘大思政’内涵重识”“‘大思政’资源开发”三个分论坛,分别由江苏省扬州市教研员王恒富、安徽省合肥市教研员侯新旺、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研员范竹发主持,数十位大中小学及职业院校的专职、兼职思政课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
7月13日,研修活动聚焦“高品位教学实践”。河北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获得者张克新结合“一体化课堂建设的共性与过程体验闭环”主题,提出了高效课堂应有的六维品质与观点生成需把握教与学十四个关系。江苏太仓的小学教师张承智、湖南长沙的初中教师梁小莉、广东东莞的高中教师李俊辉和天津科技大学的张劲楠,围绕“与法同行”主题,分别以“培养规则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坚定法治信仰”“践行法治担当”为课题说课,既突出学段特点,又强调学段衔接与螺旋上升。胡莉英、侯新旺、刘石成及陈连珠四位专家分别从教学目标达成、精彩课堂预设、适切教学手段选择及整体教学进程把控与改进等角度作了深刻的点评。南京盲人学校郑荣权老师与长沙新城学校(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的专门学校)吴涯老师向与会代表分享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政课教学特色,使更多的人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政课教学样态。晚上的教研沙龙中,工作室主持人李彰有和海南省初中教研员朱小超、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李春会、深圳市青年教师肖梨,分别就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思政课教师发展路径优化、思政课教师成长关键问题、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四个维度,交流认识、分享经验。工作室主持人李老师就思政课教师成长关键问题作了《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关键:抓好三个节点》的讲座,揭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路径,备受青年教师欢迎。



7月14日,研修活动聚焦“高赋能成果表达”。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教研室教研员王庆军、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李宝玉,分别从“一体化视域下的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一体化思政研究成果提炼”主题,结合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案例,分享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以及课题研究成果提炼应该关注的维度,引领思政课教师重视科研、聚力科研,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三天的研修活动丰富充实,五场专家讲座高端引领,四节同课异构各具特色,十七个主题分享精彩纷呈,数十位大中小学、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专职、兼职思政课教师代表在论坛和沙龙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本次研修活动的研修目标高质量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