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记—过蚂蟥区

标签:
游记 |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

过了一号桥就正式进入蚂蟥区直到汗密,其实,在过了解放桥后就开始有蚂蟥,只是量少没发现罢了。
据说,100年前,陈渠珍在波密带兵打仗,深受蚂蟥之苦。他在《艽野尘梦》里写道:“夹道草深五六尺,草尖遍生旱蝗,细如针,闻人声则昂首蠕蠕动,附着人身,即穿衣入,沾肉吸血,倾刻长寸许矣。行者莫不遭其毒螫。予等将宿营地附近,以火焚之,始得安寢。番人言火焚后,遇雨复活,与内地蚂蟥同,而利啄过之。”这已经写得很清楚,很形象了。需要订正一下,蚂蟥寻找目标不是靠听,而是它对热量的感应特别灵敏,有人或温血动物经过时,它能感觉到,并迅速地附着上去。
拉珍提醒我们,过蚂蟥区,出发前要作好应对准备。先是心理上的准备。曾有前辈徒步者的豪言:“一切蚂蟥都是纸老虎!”我们也这么想的,那是给自己壮胆,面对蚂蟥阵,也要勇往直前,鲜血淋漓不后悔!这是在战略上藐视蚂蟥。在战术上要重视,绝对不能轻视,蚂蟥要的可是我们的血呀!于是,我们拿出了所有装备,全副武装。第一步,用药。网上买的,不便宜,两种药一起用,先擦药膏,后喷药水,脖子和手腕都上了药。第二步,包起来。来之前,买了足球袜子,够长,把裤脚包在袜子里面。第三步,再封实。用透明胶纸把裤子和裤脚的连接口封死。
刚离开阿尼桥,就下起了雨,雨不大,没下多久就停了。但是,路湿了,路边的草也湿了,所有的蚂蟥都活跃了。蚂蟥一头吸在草上,挥舞着另一头吸盘,只要你经过,碰到它,它就能以极快的速度吸到你的鞋子上、裤脚上、还有拐杖上,然后往你身上钻,找空隙吸你的血。在路上,你停下来,蚂蟥就像蚂蚁上树那样,往你裤子上爬。它一头吸在你衣服上,你想拍掉它,不容易,用手指弹,也弹不掉。要待它爬行,吸盘没吸住,腰部弓起来那一刻,才可以弹掉它。用手指弹它也要看清楚,有时以为弹掉了,反而吸到你的手上来了,如果你没发现,擦汗的时候,蚂蟥便到了你的脸上。一队友的嘴唇上就吸着一条蚂蟥,吓得他半死,忙叫人查看他鼻子、耳朵里面有没有。还有拿出军刀,用剪子剪蚂蟥的,这也没用,你把它剪成两段,它变成两条,还吸在你的身上,就像孙悟空的分身术一样。所以,在路上,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走,不要停,到干燥的地方,有太阳晒着的地方才停下来检查。
狂奔了两个小时,遇到干燥地方,休息一下。白玛说我胸前有蚂蟥。我一听,全身起了鸡皮疙瘩,赶紧放下背包,让白玛帮我除蚂蟥。一找,好了,前胸背上都有蚂蟥,一共六条,吸得涨涨的。清掉以后,血流不止,把白色的背心都染红了。
开始遇到蚂蟥吸血,感到恐怖,后来就坦然了。一是自己根本就防无可防,二是反正它也吸不了我多少血,就当它是蚊子吧。这里遍地都是蚂蟥,我估计也不是所有的蚂蟥都能吸上血。蚂蟥也是一生命,给它一点血,就当是施舍吧。这也是佛之慈悲,舍身饲虎啊!想通了,我对蚂蟥就宽容了些,把到我身上来的蚂蟥都宽大处理了,让它们活着走,没要它们的命。
清过一次以后,继续上路。不久,我又感到背上有蚂蟥,隔着衣服用手都能摸到,应该是吸了很多血,肚子涨涨的了。恺哥帮我摸一下,确实在,便用力捏,说把蚂蟥捏破了。那不可能的,由它去吧!明知背上有蚂蟥在吸血,也不管它了。如果停下来找它,更多的蚂蟥爬上身来,还更可恶,还是赶紧走为好。
这一路下来,蚂蟥无孔不入,同行的人没有一个不中招的,包括背夫,不过,背夫不在乎,身上有蚂蟥也不会大惊小怪的。被咬得厉害的,脚上都是密密的口子,半个月才愈合。接下来的几天,团友都说,睡觉的时候,眼睛一闭,脑海里全是蚂蟥。
经验总结一下,蚂蟥怕什么?一、阳光。阳光猛烈,地面干燥的地方没有蚂蟥。二、盐。背夫用一块布,撮一把盐,拿在手上,遇有蚂蟥上身,用盐一擦,马上掉了。三、不怕它的人。没必要恐惧,适度地注意一下,给它吸点血也无妨,平常心对待。除此三点以外,其他的什么有效措施,什么特效药,我的实践证明,可以不用考虑。
蚂蟥学名叫水蛭,是一种无脊椎软体动物,还是名贵的药材,有活血、散瘀、通经等功效。蚂蟥也有旱蚂蟥和水蚂蟥之分,水蚂蟥生活在水中,旱蚂蟥生活在湿润的草丛中,我们在路上遇上的就是这一种。
蚂蟥是一种有趣的动物,除了前面已经说过的分身术,对温度特别敏感之外,它还是一种雄雌同体动物,也就是既当爹又当娘。但是,要当爹娘,不能一手包办,繁殖时,还得异体交配。对于蚂蟥,有人认为它很丑陋,有人认为它很可爱;有人讨厌它,有人喜欢它;有人认为它很简单,有人认为它很有趣。不了解它的游客,认为它恐怖;熟悉它的背夫,认为它普通;了解它的医生,认为它是良药;而真正认识它的人,则当它宝贝,养殖它,发家致富,以它为生了。
本来,蚂蟥就是自然一物,与所有的动物一样,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美丑。有分别的是人,是人从自己的利益立场出发去评价蚂蟥,对它的认知不同,产生的观感也不一样,从而在内心产生了分别。由于蚂蟥吸人的血,而认为它是坏的丑的;因为蚂蟥能给的人带来利益,发家致富,而认为它是好的美的。无论人对蚂蟥的态度怎么样,蚂蟥还是蚂蟥,蚂蟥是不会变的,要变的是人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