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2021-10-13 05:54:46)
标签:

游记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从边境返回,过了下察隅不久,天又在下雨,虽然不大,但心里很不安,因为从这里到上察隅,中间要翻二座雪山,一座叫达来开拉雪山,一座叫古空拉雪山。一想到要翻越雪山,心里就十分担心,天又在下雨。按当地老乡的话说,山下下雨山上一定下雪,有时山下不下雨而山上也下雪。雪太大,上去就很困难,因为从下察隅往下察隅的路相对平缓,只爬了1,000米。是从4,000米爬到5000米。而从下察隅到上察隅经过这两座雪山,则要从2,000米爬到5,000米,而且山势要陡得多。但我们不能等待,因为不知道要等多久。而且我们这里下雨,山上也不一定下雪,这里离山还有50多公里。50多公里外下没下雪,山顶上下没下,在这里谁也说不清。我们必须要走,实在过不去,再回来。

我们现在走的线路处在林芝、昌都地区的横断山脉的腹地深处里,由于它地处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脉挤压的结合部,山高峡谷深,加上地理构造缺陷严重,自古以来都没法通行公路,至今外界人极少有人能进入,完全处在锁闭状态。察隅到墨脱线自07年底形式上通车后,因地理环境和气候造成道路灾害影响不断,道路断多通少,除了当地村子里车辆行走外,很少见游客车辆。

离开下察隅不远,就进入了上察隅地界,路是沿着贡日嘎布曲河岸边开凿的泥土公路,又窄又险,一边是随时可能滑坡落石的山体,另一边是陡峭的悬崖。走了不久,我们遇到了一辆广东佛山牌照的柴油陆巡,车上俩哥们正路边停车拍照,我们打着招呼,也下车拍照。他们也是到墨脱的,这样一来就有三辆车,时前时后的结伴而行了,每次靠边停车,都要选好位置,防止滑坡落石。

贡日嘎布曲边河沿路景色确实不错,河水流湍急,河水卷起泥沙,呈暗黄色。路过的几个弯,毫不逊色于怒江,在这个拐弯下坡处,我们遇到了两个反穿过来的骑车牛人,一男一女结伴而行。停车招呼,牛人告诉我们往前的路更加泥泞湿滑,要加倍小心。闲聊中得知,他们是从墨脱出来,已经骑行了十几天了,从心里佩服和祝福他们。

我们过了边防检查站,还是沿着贡日嘎布曲边河逆流而上,天又下雨又出太阳,我们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我们到达了吃巴村,说是村倒不如说是几间破木屋更贴切些,不过,这里是前往达来开拉雪山的最后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和小玉特意下去看了看这里有没有住的地方,做好了上不了雪山,回来这里住的准备。

出了吃巴村,上到一个拐弯处,突然水雾很大,过了弯处,泥土路就变成了砂石路了,砂石路到处都是炮弹坑,车颠簸的很厉害,还好,从下察隅至上察隅的路就一条,一直在贡日嘎布曲河边蜿蜒而上,不易迷路。不久我们又遇到一队马帮反穿过来,这里的马很少见到汽车,怕马惊吓,我们就在路边停车让马帮通过。

在距山垭口碑7公里处,路上开始有积雪,但是太阳也从云里出来了,路上的雪正在逐渐融化。我们停车休息,吃一些东西,为登顶做准备。上到海拔4200米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小湖就在路边,下到小湖旁边,旁边有个通往达来开拉雪山的标志,我们看今天还有一些时间,于是,开车离开了主路前往达来开拉雪山。我们顺着路标下到了湖边,湖边有几个藏民正在转湖,狂奔他们在前面想问路,问了半天也说不清楚,最后拉旦师傅下去问才清楚,现在雪已经封山不能再前往达来开拉雪山,原来他们就是想去转山的,现在只能转这个小湖了。远远望去,山上都是雪,山峰只能隐约看见。

我们开车转了一圈小湖回到主道,转了两个拐弯上到了山垭口,山垭口上正刮着大风,下着雪,我们可不敢在山垭口上停车,就开始下坡继续往前走。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西藏旅游记--达来开拉大雪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夜月撩人
后一篇:一把小红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