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记--慈巴沟自然保护区

标签:
游记 |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

吃饭时,据拉旦师傅介绍,这里是慈巴沟自然保护区,基本上是与长沙、南昌等地在同一纬度上。可是这里山体高低相差悬殊,在水平距离几十公里的范围内,相对高差三、四千米,最能反映这种自然特点的莫过于包括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垂直带谱了。如二千三百到二千五百米以下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和云南松林带,三千二百米以下是山地阔叶混交林带,四千二百(四千五百)米以下是歪高山暗针叶林与灌丛带,四千五百(四千八百)米以下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在此以上为冰雪带。每个森林带上分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山地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景针叶林。
常绿栎树林,高山疏林,高山灌丛等八个森林植被型。其中又可分为几十个类型即:冷杉林、云杉林、铁杉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高山栎林、水青树林、樟树林、芭蕉林、旱冬爪林、槭树林、桦、杜鹃灌丛等。在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中,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高等植物有一千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达六十多科,一百四十多属,三百多种。
现已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星叶草、长蕊木兰、云南黄莲、红椿、澜沦黄杉、木青树、长苞冷杉、黄著、黄牡丹、天麻、锡金海棠、红花木莲、楠木、南方铁杉的同属云南铁杉、八角莲的同属西藏八角莲、假人参、桃儿七、延龄草、厚朴等一十九中;古老的种类有:水青树科、樟科、木兰科、五味子科、金缕梅科、松科、柏科;经济树木有:山龙眼、胡桃、蔷薇科、漆科等。总之,从南方的芭蕉、桔子、樟、桂、栲、楠,到北方的杨、柳、槭、桦,在这里聚亲会友,共茂一林,真可谓南北松杉竟秀、东西柏榧争荣。
吃好饭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围进屋来,其中一位是老村长的儿子,大家都说他的歌唱的好,于是我们邀请他亮一嗓子。小伙子很腼腆,一直推让,指着旁边的一位夸他们的歌比自己唱的好,而夸奖的话只有一句:他的嗓子大的很。这句话很值得推敲。声音大就说明唱的好的前提是,音质、音色、音准都没有问题,一句简单的夸奖一是说明藏区人民个个都具有好声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能说话的都会唱歌,能走路的都会跳舞。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啊!再往下细想则还说明这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条件落后,声音大就能传的远,音量也就变成了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
不久就听到了前面坏了的卡修好开走了,我们也没能听到老村长儿子的歌声,离开吉太村客栈,前往察隅。一开始路不错,汽车一直沿着恕江峡谷前进,路上虽然有雪,但还不算太滑,转了几个弯,离开了恕江又开始爬山,山越来越高,天又开始下雪。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周围的山都看不清,只有公路两旁的标志杆指示着公路的方向。我们沿着公路标志杆前进,幸亏这一段路是比较恶劣的沙石路,要是好路肯定打滑,那我们绝对走不了。
山上北风呼呼地啸,雪花啊飞漫天,只使我想起了《狼爱上羊》这首歌来,我们可不敢停留,尽量保持较高的速度,只见拉旦师傅把紧方向盘,一面打滑,一面往上冲,不上去的地方,就把车倒下去,到一个较平的地方再往上冲。终于我们看到了经番,知道到了山垭口了,赶快减速,但是这个山顶非常小,立刻进入了下坡,前方100m停着两辆大卡车,拉旦师傅赶紧踩刹车,不停,拉紧手刹,车还是不停,在雪地上滑行。我们四人都有点紧张,拉旦师傅则安慰我们说,没问题能停住,但是车没停,又慢慢向前滑行了30多米后,车终于还是撞到了大卡车的后面。
这个山垭口海拔是4600米。车停好后,我们踩着厚厚的积雪在山口照相。我想,如果再晚半个月,那时的雪就开始封山了,到那时路肯定是走不了的。
然后开车小心翼翼往下走,一点不敢大意,刚才就是教训,遇到情况根本刹不住。阳光出来了,山白茫茫一片,不戴墨镜,根本睁不开眼睛。但雪还在不停的下,刚才卡车司机告诉我们,山上天天下雪,晴天化得快一点,阴天化的慢,但这里是雪山,在山顶上永远有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