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记--小镇察瓦龙

标签:
游记 |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

太阳出来就热,从格布村出来过了桥,就看到有块路牌上标为然达组,路还是沿恕江边顺流南下,到一个岔路口有个水磨,冲得吱吜地响。仍离不开峽谷,路时宽时窄,土路了,一路见到很多修路人。遇到个小峽谷,从山上冲出来的水成为小瀑布。
继续向前行驶,迎面来了辆皮卡,到十几公里以外的松塔水电站工地。车是北京勘察设计院的,他们承接了水电站的勘察设计任务。这个水电站在怒江上游,投资要数百亿元。据说下游的印度对中国建电站很恼火,但中国不听他们的,已经在悄悄干上了。水电站坝址被围住了,在狭窄的谷地上建有基地,松塔前后峽谷较窄,高山陡峭壁立,雪山流水形成许多小瀑布,小环境很美。我们的车正好是在路面比较宽的地方,我们便停车让皮卡先过去。
一路又过扎古组,村的名称不明,无标志,路边上经常见无人住的房。到了飞石区,从此开始,路变得极不适合徒步,因为经常有幸运之石眷顾,正如另类所说的,浮土有几寸厚,山石遍布,曲折崎岖,峽谷纵深倘失足即成千古,一路颠簸一路灰土烟尘。拉旦师傅跟我们说,每年在雨季都会被泥石流中断,最危险的是有两处山体流沙路段,只要有风,流沙石子会从数百米高的山上滚下,如子弹般的打到山下的路面上,鸽子蛋大小的石子能打穿汽车的钢板再将人击伤。
车驶过一条河,回头看河流方向是巨石嶙峋山体巍峨,正好停车休息,我们都跑到桥上去照那条峽谷。两辆车很雄壮地开过桥。我们回到车上,大家说,你看到了吗,那是湖南程姓的车!啊,他还在我们后边吗?昨天走时我们本想与他夫妇合影,被他婉言拒绝。想必他对我们不甚了了,也难怪,不过,从此一路不断与他们相遇。
过飞石区,那是由于冰川长期腐蚀作用造成的,正面看是一个巨大的浅灰色扇面形,象是垫铁路路基的无数小石头从山顶飞溅冲刷下来,成为一个巨大滑坡。曾有人介绍说,通过它要在上午,下午通过因太阳照射发热它就会松动掉下来伤人。现在山脚修了条挡墙抵御飞石。虽仍有石头飞下来,但力量已经被阻隔,所以不会对车辆有大的影响。
过飞石区后,路况变得更糟,路上险情不断。车仍在峽谷中穿行,山体变得无比巨大,一座山就是座岩石,只不过在路上,我们的车与不少的牛羊相会。过一座桥,桥下水清碧绿,冲入浑黄的怒江中,太阳显然已经西偏但仍明亮,极干旱砂化山地上出现了很多的野生仙人掌植物,这是亚热带植物特征,据说,受特殊气候影响,这里分布着漫山遍野的干旱植物仙人掌,每年结出的仙人果高达数百吨之多。在太阳落山前,我们的车终于到达察瓦龙。
晚饭我们八人在餐馆里会餐。饭后天还没黑,我、小玉、小红、小蓝四人出来玩,走到乡政府时见有几个小伙正在打篮球,便与他们聊了起来。乡政府就在旅馆旁边不远,这里旅馆没有洗澡水,乡政府院里有个龙头,我与小玉就到那里去洗。晚上浑身痒痒,床上好像有臭虫。浑身起小疙瘩,夜里跑出去拉稀。
早上起来,我们也是到乡政府院里去洗漱,所有办公室门都敞开着,一个人都没有。后院有个龙头可以洗漱,有个高个子年轻姑娘总看着我,不断问,你是做什么的。听她的话不是汉族人。果然是藏族。她说她18了,上初中一年级,姐姐在八一上高中。父亲没了,母亲在乡政府搞卫生。后来她又说不上学了,想找工作,听不明白她的意向,她像是问题青年。
早餐后,我们又到乡政府那里去看地图,见到一个高个中年妇女,就是那女孩的妈妈,她也为孩子发愁,孩子的爸爸是乡政府公务员,不到四十就没了。我说你把女孩嫁了不就行了吗。那个妈妈说,不想嫁藏族人,又找不到好的汉族小伙,不清楚藏族青年的婚恋观及藏族成人的想法。
察瓦龙相对于西藏是偏僻,相对内地却是近地,这里是典型的藏族农耕文化,与我们所知的藏族牧区生活截然不同,他们向往汉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