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记--武家大院和古盐坊

标签:
游记 |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

顺街走不远便上了一层台阶,台阶上就是当年最富盐商的宅邸——武家大院。姓武的人家原本是黑井最富有、最有权势盐商,这一点从武家的宅院就可以看得出来。对比黑井小镇上略显破旧的房子,这个大院简直可以说气派非凡。
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占地2187.85平方米,在咸丰年间扩建竣工。大院坐西向东,大门开向北方,正对武庙南角上元代修建的风水塔。站在大院南厢房三楼,可鸟瞰黑井镇全貌。其平面格局取“六位高升、四通八达、九九通久、王隐其中”四个意境来设计。
六位高升——上院和下院分别建在一级和二级台地上,其正堂屋均高于天井一台;花园建在三级台地上,宅和上、下两院共形成六个台阶,符合了房主人“高升”的愿望;为力求视觉平衡,上院建成二层楼房,下院建成三层楼房,尽管有三台地势,这种下三层上两层的结构刚好把上、下两院的屋顶统一在同一水平上。
四通八达——上、下两院大门之间有一条十四级石阶通道;南、中和北厢房均有转角楼梯,既连通各厢房的楼层,又连通上、下两院。这四条通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布局,满足了房主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心理。
九九通久——上、下两院共有99间房屋,其中下院66间,上院32间,大门楼1间,房间的数量有可能表达房主人“九九通久”寄托。
王隐其中——上院的两个四合院与下院的两个三方一照壁院落组成一个“王”字型,上、下两院的南、中、北三幢横厢房,填充了“王”字中的四个空白点。
这一平面布置也体现出房主人期盼为“王”、为“首”的心理企求。更叫人称奇的是,武家大院的每一片瓦都烧制有《西厢记》图案。
武家大院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具有浓浓的黑井地方民间建筑特色,是云南罕见的、少有的千年古民居建筑群之一。大院进门有三道门槛:第一道门槛却是斜的,这也是当年的主人有意为之,它有三层寓意一是主人由南京来此,门槛斜向南京方向表示不忘祖宗;二是面向文庙,希望多出才子;三是挡住宅内财源,勿使外流。
我们跟着导游将上下两院的房间、院落、过厅、廊子一一走过,便去参观最后一个景点:古盐坊。古盐坊在3里之外,去时要乘马车,往返车费每人4元。
来到古盐坊,导游指着盐井、晒盐池、盐卤道、过滤棚、煮盐灶、盐锅等实物,介绍了古代制盐的整个过程:从盐井中打出盐卤放到盐池中晒;晒浓的盐卤由盐卤道送到过滤棚下面,再由水车车到过滤棚上过滤;所谓过滤棚就是一个很大的茅草棚,盐卤水顺着草棚的斜面流下来,水中的杂质便挂在了草棚上,草棚起了过滤作用;过滤后的盐卤流入更低的池子接着晒;晒得更浓的卤水由卤工依次舀到不同的大锅中烧;最后一锅煮出来的就是白花花的盐了。
在古盐坊参观还可以自己动手制盐:将还含有水分的盐放到一个小锅里在火上少个十几分钟,小锅盐就制好了,游客交5元钱可以将自己制好的盐拿走。
从古盐坊出来,乘马车回到上车的地方,参观就结束了。导游建议我们去会友堂吃饭说那里的盐焖鸡最正宗,我们便去那里。遗憾的是服务员告诉我们,现在没有盐焖鸡了,只好又朝前走,看到一家快鲜酒家,说有盐焖鸡,就坐下了。点了一只盐焖鸡(60元),一份灰豆腐(8元),一份水煮青菜(5元),每人的米饭(1元)。觉得灰豆腐不错,最有名的盐焖鸡一般。最后是佳加面,它是用小碗装了送上来的,一份10口,也就是10小碗,18元;每一碗里装有一口面条,一点肉末和菜,味道已经调好,(我试了一下很不错,)服务员不停地一碗碗送上来倒在你的碗里,很有特色。
吃完饭回到了镇上的尼姑庵,这个庙不大,却幽静美丽,庙里的树很多,然后我们上车离开了这座古镇。
下一站是察隅察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