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2021-09-03 06:00:14)
标签:

游记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说拉拉卡垭口下来,雾气越来越大了,有一段的路跟本看不清远处下山的路,更看不到山下的景,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车,还是需要相当有经验的司机的,基本3以外就看不到东西了,就是在云雾中穿行的感觉,好想看看雾气散去的白马雪山真面目啊。这时,拉旦师傅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时,曾路过此地,当时他把自己的僧帽抛在了这里,于是就有了垭口旁边的那块巨大岩石,一块带着红色的形如僧帽的岩石。

说拉拉卡垭口到白马雪山垭口,还有几个山垭口,上山又下山,一路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山头,因为曾经覆有冰川,所以冰川褪去后大部分地方寸草不生,而在夏季,就连白茫雪山主峰也是这个场景,或者再过10年,这一带就再也见不到冰川了。 半山腰还是亚热带或者亚温带气候,这个树上垂挂的那些须状的植物据同车的纳西领队讲是种中药,韧性很好,以至于他们小时候是把这种蔓须揉成足球踢的。

白马雪山的路况并不是很好,盘山公路虽然没有贵州那些盘绕,但是更为险峻,而高海拨确实还是存在的。一路上看见很多藏族风味的大卡车,在车身上弄了很多装饰物。在一个玩卡处顶着头晕拍了一张对面开来的卡车。扎西德勒!一路上有很多这样的小房子或者木棚,拉旦师傅说这些都是给上山挖草药的藏民搭的,特别是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更需要这样的休息站。听藏族领队阿布讲,一年挖藏族草药的,年收入有10多万。

在白马雪山上,我觉得最神奇的就是这一幕,我居然在海拨3700左右的地方看到养黄牛的,这些黄牛说不定有些牦牛血统。然后在后面的十分钟里,我一直在想几个问题:养黄牛用得着赶到雪上来养吗,这帮牛是吃什么长这么厚实的,直到到了白马雪山垭口后看见了高手草原和那些美丽的花。这里可不是一般的草原,这里海拨已经4000了。白马雪山上到一半的时候,视觉上已经开始与云同一水平线了,云层下的阴影,云层上的湛蓝,被阳光透的发亮的白云。当时在车上的自己真的很兴奋。

又走了一段,路是盘绕而上的,终于到了“白马雪山垭口”,海拔4358,是翻越白马雪山的最后一个垭口,视觉上已经可比肩海拔5430的扎拉雀尼主峰了。到了最高点和树碑处,能看到对面的白马雪山主峰,犹如仙境。或许是千年雪水才浇灌出这样冰清玉洁的花吧,像好奇孩子般探出的花蕊和晶莹的花瓣,真的好漂亮。我估计藏区的花的品种太多了,多到他们自己都没兴趣去一一取名了。只要我一问拉旦师傅,这是什么花,一句话格桑花。搞半天格桑花就是野花的意思吗?还有已经破旧的玛尼堆和经幡,藏人喜欢把经幡修在风大的地方,这样,当风吹起经幡时,就等于是他们在念经了。

 远处白雪皑皑的梅里雪山,崎岖的白马雪山盘山公路,强烈的日照,浓厚的云层。如果有机会,还想体验下冬天大雪封山时的景色。另外,在这里的电力工程队们真的很了不起。白马雪山4292垭口拍到的白马雪山主峰之一,我想,当那些藏民在下面堆起玛尼堆,拉起经幡的时候,上面应该还是蔚为壮观的冰川白雪吧。现在却似骄傲的老骑士般俯瞰着我们,用他的道道伤疤试图证明他曾经的荣耀。垭口上还飘有小小的残破的国旗,却比那些高高飘扬在城市政府大楼上的国旗更让人肃穆。

远处,象征着吉祥的十三座白塔后面,梅里雪山中6700的卡瓦博格峰屹立于云雾缭绕中,而白马雪山在逆光下的杉树林显得高大而粗壮,如雕塑般富有立体感。光线透过云层在广袤的原始森林上恣意涂抹,雪山在阳光下反射着银色的光芒像是舞台上的追光灯,将河谷、草甸、溪流变成让人眩目的调色板,美得不似人间。

过了白马雪山垭口,隔着澜沧江梅里雪山的太子十三峰正在向我们招手。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西藏旅游记--白马雪山垭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远方的故事
后一篇:轻风拂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