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2021-08-31 06:00:27)
标签:

游记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离开月亮湾后,车子就一直在白茫雪山保护区内行驶,这里也是滇金丝猴的家园。不久,我们来到了噶丹东竹林寺,正午的太阳将昨夜的大雪点点融化,在白茫雪山下的东竹林寺显得静谧神圣而安然超世。

据介绍,“东竹林”是藏语,意为“成就二利(利人利)”,“林”为“寺”。噶丹东竹林寺建成于清康熙六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建寺初期仅有僧侣16人,为噶举派。后因参与以滚钦寺为首的反格鲁派战乱,改宗格鲁派,并与抗萨、支用、书松等7个小寺贡巴合并,更名“噶丹东竹林”。从此规模不断扩大,住寺僧侣至清末已发展到700多人,活佛10人,成为康区十三林大寺一。

据说,清康熙年间,东竹林寺得到前来传教的昌都帕巴拉.米榜格列甲措的关怀支持,向朝廷呈状得到恩准,每年为皇上举行祝寿法会一次,享受皇粮大米100驮,后来又减去一半,由维西供应。清朝皇帝不仅在财经、供品等方面给予照顾,还赏赐象征某种特权的招贴、匾额和封诰。佛事活动继承拉萨上密院常规,推广大乘长净和斋戒等密宗仪轨遍行于各香火部落,指德钦奔子栏、中甸五境、维西塔城等藏民聚居区。1985年,当地政府新修噶丹东竹林。现在,新寺院的建筑井然有序,布局合理。远远望去,赫墙排列,褐窗密布,平顶楼房鳞次栉比。位居中央的大经堂为四层土木结构建筑,82根合抱大柱成网状密布。底层是全寺喇嘛诵经处,正面供有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及其弟子达玛仁青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像,俗称“师徒三人尊”,两侧是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度母、普贤等佛和菩萨像。第二、三层分别为经堂、佛殿,以及堪布掌教念经和起居的静室。各层内外都装璜富丽,彩绘纷呈,加上宗教艺术瑰宝一雕塑、唐卡、壁画的装点,更显得金碧辉煌,气氛庄严肃穆。

噶丹东竹林寺有很多珍贵文物,如镀金弥勒法轮佛像,白度母像,三世诸佛像,文殊菩萨像,唐卡宗教卷轴画,阎罗王群像,十八罗汉像,以及班禅厉生传,释迦巨行传等17幅刺绣。大小灵塔、佛塔数不胜数,跳神道具、法器也一应俱全。民国32年,又建成高3丈、趺跏而坐红铜镀金弥勒佛一尊,与中甸噶丹松寺三大铜佛齐名。东竹林寺还珍藏一幅长达8.5、宽5.2的大型唐卡,是用五彩丝线精织而成的护法神像,每年举行跳神法会时展出一次,供香客观瞻礼拜。

我们走进寺院,恰好遇见寺院翻修,一位喇嘛正在院子里擦拭器皿。东竹林寺里的几个喇嘛盘腿坐在一起,正慵懒地晒着太阳。一位年轻的喇嘛正在师傅的指导下勾画法器。这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一座寺院最平常最真实的场景。寺院是开放式的,更像一个小村庄。东竹林寺包括了整个书松村南永干顶东坡上的建筑。这些平矮的房子,均是东竹林寺的喇嘛所建。我们四人在拉旦师傅的引导下,拎着相机到处乱走,工匠们正在院落里叮叮当当地忙活着;几个喇嘛盘腿倚在墙角,正慵懒地晒着太阳;一位年轻的喇嘛正在师傅的指导下勾画法器;院子里,两位喇嘛在擦拭着酥油灯,温暖的阳光使黄铜器皿反射出暖润的光泽。“师傅您好!我可以拍几张照片吗?”我笑着问院子里的喇嘛。“可以可以。”没想到对方和蔼而肯定地回答了我。显然这是一位会讲汉语的喇嘛。看来我之前担心不让拍照片的想法是多余的了。在藏区,家中有喇嘛是很荣耀的事。因为天气过于寒冷,没有动物脂肪的摄入便无法在高原生存,所以喇嘛可以吃肉,但他们是终生不婚的。由于寺院有着较为良好的教育,他们基本属于当地的“知识分子”。

阳光下,我们裹着笨重的棉袄大衣,喇嘛们却将自己的右手臂裸露在紫色喇嘛袍外,散发着一种古铜色的生命光泽,健康而充满活力。“这大冬天的光着膀子,冷吗?”我问。“不怕天冷就怕人心冷。只要怀着虔诚的心,自然就不冷了。”师傅一边擦拭着器皿一边安静地说道。是啊,如果是带着一颗朝圣的心,走进这片神秘的转山路,我们的心灵一定会因此而变得澄净!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西藏旅游记--东竹林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痛着的幸福
后一篇:为你红袖添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